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下载PDF文件下载PDF文件

积极的心态对于幸福生活是很重要的。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你在负面情绪出现时,及时将之转化为正面情绪。为了培养积极的心态,你需要耐心地自我调整,并且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方法 1
方法 1 的 5:

了解心态积极的重要性

下载PDF文件
  1. How.com.vn 中文: Step 1 积极的心态能够减少负面情绪。
    拥有积极的心态,你的情绪也随着变得正面。你将不会沉溺于负面情绪中,且能更快地恢复到正面情绪。因而,生活会更加美好且有乐趣。
  2. How.com.vn 中文: Step 2 正面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压力等其他负面情绪会引发冠心病等疾病。[1][2] 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能够提升整体的健康状况。
    • 正面情绪能够延缓疾病的恶化。因为拥有积极的心态,患者抑郁消沉的持续时间会缩短。[3]
  3. How.com.vn 中文: Step 3 积极的心态促进创造力和专注力。
    心态积极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且能“拓宽和激活认知能力”。[4] 因为积极的心态使得神经多巴胺水平上升,[5] 从而提升了创造力、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正面的情绪还能提高人们应对困难的能力。[6][7][8]
  4. How.com.vn 中文: Step 4 积极的心态帮助人们快速从消极事件中恢复过来。
    你会变得更加抗打击,不容易被创伤和痛苦击倒。
    • 心态积极的人在失去所爱的亲友时,反而会促使他们制定有益的长期计划。他们虽然有所失,也有所得,伤痛让他们有了目标和计划,让以后的生活变得更好。[9]
    • 一项测试抗击打能力的实验,参与者需要在压力下完成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参与者都有焦虑的反应。但抗击打能力强的参与者更快恢复到镇定状态。[10]
    广告
方法 2
方法 2 的 5:

耐心地自我检省

下载PDF文件
  1. How.com.vn 中文: Step 1 改变尚须时间。
    和改善体力与健康一样,培养积极心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持续的努力。
  2. How.com.vn 中文: Step 2 明确并提高你的优势。
    认清自己的优点,你会有更多正面情绪,更有能力应对困难。
    • 列出你擅长或喜爱做的事。经常做这些事,增加自己的正面情绪。
  3. How.com.vn 中文: Step 3 写日记。
    研究表明,自我检省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和工作,[11][12] 也能帮助培养积极地心态。记录你的情绪和想法,有助于认清自身地行为和反应。
    •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自我检省有点奇怪。不过一段时间后,你会从记录中发现自己地行为和情绪模式。这能帮助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4. How.com.vn 中文: Step 4 记录每天发生的美好的事。
    回顾一天中的美好事物。包括让你开心、骄傲、感恩、平静、满足、愉快的事件。
    • 比如,想想你早上做了什么,哪些时候你觉得平静愉悦。也许是上班路上的沿途美景,第一口咖啡的香味,或者和某人愉快的交谈。
    • 回顾哪些时刻觉得自豪,哪些时刻觉得感恩。可能是很小的事,比如你的爱人整理了床铺。也许是完成了一个任务或克服一个挑战后感到自豪。
    • 你会慢慢觉得这个习惯有用。回顾美好的事物,有助于你将负面情绪向正面转换。
  5. How.com.vn 中文: Step 5 记录负面情绪。
    一天中哪些时刻有负面情绪?包括内疚、羞耻、尴尬、沮丧、失望、恐惧和厌恶。这些情绪是否强烈或者极端?也许你不小心把咖啡泼到老板身上后受到责备。你是否觉得因此会丢了饭碗再也找不到工作?极端的想法会压抑积极的想法。
  6. How.com.vn 中文: Step 6 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
    看看你记录下来的负面情绪。努力从负面的事件中找到中立或积极面。
    • 比如,在拥挤的道路上被司机说了几句,你要尽量理解他并非有意。若你今天做了一件尴尬的事,就勇敢地自嘲一下。要是你不小心弄翻了咖啡,这些小错误是常事。说不定你老板也没那么介意。
    • 只要你不把小错误看成影响人生地大问题,你就能更好地克服困难。比如碰翻了咖啡,你应该立即真诚地道歉,并确保对方没有烫伤。然后,你可以主动提出清洗弄脏的衣服,或者买件新的赔礼。
  7. How.com.vn 中文: Step 7 回顾快乐的时刻。
    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心态自然会逐渐变得积极。[13] 你所经历过的美好的事,它们带来的快乐是持久的。每当你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开心。
    • 如果近来没有特别好的事情发生,你可以想想以前发生的快乐。
  8. How.com.vn 中文: Step 8 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
    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要耐心地学着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也要学着接受生活中的不美好。你会逐渐不那么纠结那些不完美的细节。你会把困难看作增长阅历的机会。
  9. How.com.vn 中文: Step 9 别对自己苛刻。
    过于苛责自己会阻碍积极心态。[14]
    • 比如,当你碰翻了咖啡,你的内心会骂自己真蠢。停止这样的苛责。
    • 你还要学会制止并改变内心的“批判者”。这是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过程。
    广告
方法 3
方法 3 的 5:

关爱自己

下载PDF文件
  1. How.com.vn 中文: Step 1 做喜欢做的事情。
    做让你觉得开心的事。[15] 如果你总是把他人放在第一位,你可能很少顾虑到自己。当你照顾孩子或病人的时候,更少顾虑自己。但你首先得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去关爱他人。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给他人最好的关爱。
    • 若你爱听音乐,就多听听音乐。若你爱阅读,就花些时间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去看看美景,去博物馆看展览,去看你喜欢的电影。
    • 主动做这些你喜欢的事,这样你会多关注到积极的事物。
  2. How.com.vn 中文: Step 2 多回想满足的时刻。
    没人知道你的想法,不会觉得你很自大。你不需要常常迎合别人的想法。
    • 如果你擅长下厨,就承认自己是个优秀的厨师。如果你喜欢唱歌,并不用和百灵鸟相比。
    • 发现那些满足、自豪、愉快的时刻和事件,回顾一下也是一种快乐。
  3. How.com.vn 中文: Step 3 不要过多担心他人的想法。
    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用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爱好的擅长的都和别人不同。你自己去定义什么是成功。[16]
  4. How.com.vn 中文: Step 4 不要拿自己和他人比较。
    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和别人不同,就如同看一幅画,从远处和近处也是不同的。你眼中的别人,也许只是他努力营造的形象,并不是最真实的。所以,不要用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身价值。你要学会更为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行为。
    • 比如,你和某人相处不愉快,你不用觉得是对方对你有意见。那只不过是交流出现一些误会。
    广告
方法 4
方法 4 的 5:

培养人际关系

下载PDF文件
  1. How.com.vn 中文: Step 1 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就算你是个内向的人,或觉得自己不需要太多朋友。朋友和社交关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支持的力量。因此,你要维持和亲友的良好关系。
    • 研究表明,当你和你所在意的人交谈且得到支持后,你的心情会立即变好。[17]
  2. How.com.vn 中文: Step 2 开拓新的人际关系。
    结识新的朋友,学会判断哪些人给你带来正能量。和这些人建立更深的联系。他们会给你支持,帮助你培养积极的心态。
  3. How.com.vn 中文: Step 3 和朋友谈心。
    当你陷入消极情绪中,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不要把消极情绪埋在心里。而是要说出来然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变得开心。
    广告
方法 5
方法 5 的 5:

应对压力

下载PDF文件
  1. How.com.vn 中文: Step 1 学会从压力中看到积极面。
    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18]
    • 比如,对于你害怕做的事情,别说“我肯定做不完这些事”,你应该说“我能够完成大部分。”
  2. How.com.vn 中文: Step 2 学会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找到给你压力的问题,尽快解决它。把问题分解,逐步击破。还要学会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想好应对措施。
    • 比如,你很难让团队齐心协力,那么首先你要坐下来冷静地分析问题,然后列出可能的解决方式。
    • 比如,团队中A和B讨厌彼此,那么你首先说,A和B并不一定要认可对方,但是应该用专业的态度处理公事。你可以鼓励团队成员,互相说出对方的三个优点。
    • 以小见大,你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整个公司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公司文化。
  3. How.com.vn 中文: Step 3 从日常事物中发现积极面。
    心态积极意味着能够从平凡的事物、甚至是困难中发现积极面。[19][20]
    • 如果您能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你会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当你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反过来也能促使心态变得更加积极。从而,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广告

参考

  1. Blascovich, J. J., & Katkin, E. S. (1993).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 diseas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 Fredrickson, B. L., Maynard, K. E., Helms, M. J., Haney, T. L., Siegler, I. C., & Barefoot, J. C. (2000). Hostility predicts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anger.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3(3), 229-243.
  3. Fredrickson, B.L., & Levenson, R. W. (1998). Positive emotions speed recovery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sequelae of negative emotions. Cognition & Emotion, 12(2), 191-220.
  4. Isen, A. M. (1990).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cognitive organization: Som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pproaches to emotion, p. 89.
  5. Ashby, F.G., Isen, A.M. & Turken, A.U. (1999). A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positive a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 529–550.
  6. Aspinwall, L. G. (1998). Rethinking the role of positive affect in self-regulation.Motivation and Emotion, 22(1), 1-32.
  7. Aspinwall, L. G. (2004). Dealing with Adversity: Self-regulation, Coping, Adaptation, and Health.
  8. Isen, A. M. (1990).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cognitive organization: Som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pproaches to emotion, 75-94.
  9. Stein, N., Folkman, S., Trabasso, T., & Richards, T. A. (1997). Appraisal and goal processes as predictor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bereaved caregi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4), 872.
  1. Fredrickson, B. L. (2001).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3), 218–226.
  2.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636988/pdf/ajpe84.pdf
  3. http://intercom.stc.org/2014/01/understanding-yourself-and-increasing-your-professional-value-through-self-reflection/
  4. Fredrickson, B. L., & Joiner, T. (2002). Positive emotions trigger upward spirals toward emotional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2), 172-175.
  5. http://www.psychologicalselfhelp.org/Chapter14.pdf
  6. http://www.ferris.edu/colleges/university/eccc/positive-mindset.htm
  7. http://www.psychologicalselfhelp.org/Chapter14.pdf
  8. Collins, N.L., & Ford, M. (2010).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others: The interplay of the attachment and caregiving systems in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7(2), 235-244.
  9. Folkman, S., & Moskowitz, J. T. (2000).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other side of cop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647.
  10. Affleck, G., & Tennen, H. (1996). Construing benefits from adversity: Adapt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dispositional underpinning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4(4), 899-922.
  11. Folkman, S., & Moskowitz, J. T. (2000).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other side of cop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647.

关于本How.com.vn

How.com.vn 中文: Trudi Griffin, LPC, MS
共同创作者是 :
专业心理咨询师
这篇文章的共同创作者是 Trudi Griffin, LPC, MS. Trudi Griffin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位持证专业心理咨询师,专门研究成瘾和心理健康。她在在社区卫生机构及私人诊所为那些与毒瘾、精神健康和创伤作斗争的人提供治疗。她于2011年获得了马凯特大学临床心理健康咨询专业的理科硕士学位。 这篇文章已经被读过58,000次。
分类: 健康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58,000次。

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 Disclaimer:

Content from Wiki How 中文 language website.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Wiki How does not encourage the violation of any laws, and cannot be responsible for any violations of such laws, should you link to this domain, or use, reproduce, or republish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Notices:
  • - A few of these subjects are frequently censored by educational, governmental, corporate, parental and other filtering schemes.
  • - Some articles may contain names, images, artworks or descriptions of events that some cultures restrict access to
  • - Please note: Wiki How does not give you opinion about the law, or advice about medical. If you need specific advice (for example, medical, legal, financial or risk management), please seek a professional who is licensed or knowledgeable in that area.
  • - Readers should not judge the importance of topics based on their coverage on Wiki How, nor think a topic is important just because it is the subject of a Wiki article.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