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藏大臣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重定向自驻藏大臣

駐藏大臣藏語བོད་བཞུགས་ཨམ་བན威利转写bod bzhugs am ban[1];简称:ཨམ་བན་[2])是清代西藏的軍政長官、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又稱西藏辦事大臣。另設副職一員,稱幫辦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置,加副都統銜者為正二品官階,加兵部尚書銜者為從一品。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監理西藏政務,並代表朝廷主持並監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西藏各大呼圖克圖轉世坐床等事宜。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地位平等,後兩者上書皇帝須經駐藏大臣轉奏。1912年末任駐藏大臣被逐出境中華民國政府改設西藏辦事長官蒙藏事務局,管理對藏事務。

欽差駐藏辦事大臣
བོད་བཞུགས་ཨམ་བན標準藏語
任命者大清皇帝
设立1727年
首任内閣學士僧格、副都統馬喇
末任聯豫(转任西藏办事长官,辛亥拉萨动乱后经印度返京)
废止1912年6月
后继职位达赖喇嘛西藏摄政

設置 编辑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派遣侍郎赫壽前往喇薩,辦理西藏事務[3]。此為清代派遣大臣駐藏辦理政事之始,但赫壽為臨時派員,未成定制。平定蒙古準噶爾部侵藏事變後,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皇帝遣内閣學士僧格、副都統馬喇駐紮拉薩,“與達賴喇嘛康濟鼐阿爾布巴等和衷辦事”[4],並設立駐藏大臣衙門。自此,朝廷派駐紮大臣數員辦理西藏事務,遂成定制。

沿革 编辑

駐藏大臣有泰(左三)與攻陷拉薩的英國少校榮赫鵬(左二),拍攝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
光緒十三年(1887年),駐藏大臣文碩尼泊爾帕爾帕地方長官榮格·巴哈杜爾·拉納的信

雍正末年以前,駐藏大臣尚無統一頭銜,有總理、料理、協理西藏事務等多種名號。員額初定為二員,一人卸任時,仍有一人留駐,有助於新赴任者熟悉西藏政務。然而雍正年间,藏內局勢不穩,同時派駐西藏的辦事大臣、協理大臣常達四、五人之多。阿爾布巴之亂平定後,乾隆元年(1736年),減駐藏大臣為一員。但乾隆十二年(1747年)頗羅鼐死後,袭其位之次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性情乖张,駐藏大臣紀山约束不力,致使乾隆皇帝認為“藏地關係甚要,彼處應辦事件有二人相商,較爲有益,且換班先後更替,有一舊人,尤覺妥當。”[5]遂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恢復了駐藏大臣二員的舊制。果然,次年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发难,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二人被杀,乾隆帝对其忘恩负义极为震怒,曾有意在西藏设州县,建城池,任命流官统治,后经三世章嘉的劝阻乃止。[6]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乱平定以后,驻藏大臣制度始通过《西藏善後章程》得以确固。乾隆四十五年後,駐藏辦事大臣與駐藏幫辦大臣始有嚴格區分。

駐藏大臣多由满洲蒙古旗人充任,歷任173人中漢人只有8人。如道光年间,漢軍旗人徐錕、孟保、鍾方等人任駐藏大臣。清末廣東人張蔭棠溫宗堯任幫辦大臣,漢軍旗人趙爾豐任駐藏辦事大臣。[7]

駐藏大臣任期為三年。雍正十年(1732年)諭令曰:“嗣後駐藏大臣、章京、筆帖式皆酌量於綠營換班之期,三年一換。更替之大臣自成都帶領換班官兵至藏,清查交待後,舊駐藏大臣帶領原駐官兵同回內地。”[8]然而由於路途遙遠、政局變化等原因,實際任期短則數月,長則四五年。

職權 编辑

驻藏大臣参加九世达赖喇嘛坐床

雍正至乾隆初年,駐藏大臣僅統轄駐藏官兵,督導郡王頗羅鼐辦理政務。頗羅鼐死後,珠爾默特那木扎勒與達賴喇嘛不合,又勾結準噶爾部,陰謀叛亂,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駐藏辦事大臣傅清、幫辦大臣拉布敦誘殺。隨後,傅清與拉布敦又為珠爾默特那木扎勒黨羽所害。叛亂平定後,四川總督策楞上奏《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于當年頒行。《西藏善後章程》規定西藏之重要事務,如地方官員任免陞遷、調遣兵馬、防禦卡隘等,由噶倫請示駐藏大臣、達賴喇嘛酌定辦理。駐當雄達木八旗蒙古軍隊亦歸駐藏大臣統轄。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兩廣總督福康安領兵平定廓爾喀入侵後,奏請頒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再次確定了駐藏大臣及噶廈的職權。章程規定駐藏大臣地位與達賴、班禪平等。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西藏各地大呼圖克圖的轉世金瓶掣籤,以及達賴喇嘛坐床典禮,須由駐藏大臣主持。達賴喇嘛等僧官不得直接上書皇帝,須由駐藏大臣轉奏。各大寺廟堪布(住持)如有缺出,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揀選。噶倫及其下的噶廈僧俗官員均為駐藏大臣下屬。噶廈辦理的各項政務,須由噶倫稟告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不得擅自隱匿。噶倫、戴琫(即代本)級別的官員出缺,由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開具候選名單上奏皇帝,由皇帝揀選任命。前後藏其餘官員由駐藏大臣分別會同達賴、班禪選補。凡西藏地方邊防、駐軍、通商(廓尔喀一年可到西藏一次,克什米尔三年一次)、鑄幣、外國朝貢等事宜,均由駐藏大臣統籌辦理。駐藏大臣亦有權稽查西藏地方財政收支;並督察司法、戶口、差役(烏拉)等事項。

1846年,驻藏大臣琦善就當時的種種弊端擬定《裁禁商上积弊章程》,奏准施行,其中放弃对商上的财政审核权、训练藏军權,削弱了此后驻藏大臣的权力,《清史稿》等说使清朝丧失了对西藏的财权和兵权。[9]

上司 编辑

駐藏大臣的奏摺通常送交軍機處處理,但在有危機時由四川總督代遞奏摺,因為對西藏的任何行動都會交由四川總督辦理。西藏進貢和西藏與青海、甘肅、蒙古的貿易則由理藩院辦理。[10]

僚屬 编辑

驻藏大臣有泰(左三)及其幕僚

駐藏大臣的下屬有理藩院司官夷情章京,輔助管理霍爾三十九族(即藏北三十九族[11])的土納馬賦事務[12]。另有隨印筆貼式一人,以及糧臺、把總等低級官吏。達木蒙古八旗佐領直屬於駐藏大臣。

駐藏辦事大臣與幫辦大臣名義上為一正一副,實則互不統屬,遇事掣肘。宣統二年(1910年),依駐藏辦事大臣聯豫所奏,省幫辦大臣,改置左右參贊各一人,隸屬于駐藏辦事大臣。“左參贊駐前藏,右參贊監督三埠通商事宜。”[13]參贊下又有翻譯、書記等官吏。

官印 编辑

駐藏辦事大臣所用官印為銀質虎鈕,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刻滿、漢、三种文字,形制與西寧辦事大臣同。[14]

廢除 编辑

清末的驻藏大臣衙门(鲁布衙门)
駐藏大臣的衙门在拉萨城东南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湖北新軍發動武昌起義。駐藏清軍分化為支持帝制與共和兩派。11月,駐拉薩清軍發生内訌,部分官兵囚禁了末代駐藏大臣聯豫,更有士兵乘機鈔略百姓,攻擊寺院。拉薩陷入混亂狀態。1912年,噶廈與聯豫、鍾穎等清朝駐藏官員達成協議,聯豫等人留藏,川軍解除武裝後離開西藏,史稱第一次驅漢事件。5月,大總統袁世凱任命鍾穎為西藏辦事長官,行使清朝駐藏大臣職權。聯豫不願留藏,于1912年6月經印度回國,駐藏大臣制度終結。7月,民國政府設立蒙藏事務局

衙門遺址 编辑

駐藏大臣衙門遺址在拉薩原有三處。一處位于西藏軍區第二招待所現址,一處位于拉薩河中的太陽島,還有一處在西藏話劇團一帶。今皆已毀壞。

歷任駐藏大臣 编辑

中國大百科全書》統計,自雍正五年至宣統三年(1727年-1911年)的185年间,有駐藏辦事大臣57人,共83任;幫辦大臣49人,共52任。由幫辦大臣陞任辦事大臣者9人。[15]據藏學家吳豐培的統計,在此185年間,朝廷向西藏派遣大臣173人次,共計136人;包括未到任者21人,實到任115人。其中辦事大臣共計102人次,實到任(且初任即為辦事大臣)者64人。幫辦大臣71人次,實到任者51人。由幫辦大臣陞任辦事大臣者18人。

雍正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及差事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僧格,巴林氏蒙古鑲紅旗內閣學士,總理西藏事務17271733
馬喇[18]富察氏(一任)滿洲正黃旗正紅旗滿洲副都統17271728
查郎阿,納喇氏[19]滿洲鑲白旗左都御史,料理藏內軍機事務17271728
邁祿?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料理藏內軍機事務17271733
周瑛汉人散秩大臣儀品鑾儀使,料理藏內軍機事務?1729
馬喇(再任)滿洲正黃旗總理西藏事務17291732
包進忠漢人協理西藏事務17291732卒于任上
青保?總理西藏事務17311734
苗壽?駐西藏辦事,總理西藏事務17311734
李柱?協理西藏事務1732未到任病卒于途中
馬喇(三任)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7331736卒于任上
阿爾珣[20]?駐藏辦事大臣17341734到任即病卒
那蘇泰[21]?駐藏辦事大臣17341737

乾隆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及差事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杭奕祿,完顏氏滿洲鑲紅旗17371738
紀山滿洲鑲紅旗17381741
索拜滿洲副都統17411744
傅清,富察氏滿洲鑲黃旗17441748
索拜(再任)滿洲17471748
拉布敦董鄂氏滿洲正黃旗17481749
紀山(再任)滿洲鑲紅旗17491750
傅清(再任)滿洲鑲黃旗17491750殉難于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
拉布敦(再任)滿洲正黃旗17501750殉難于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之亂
同寧,宗室1750未赴任
班第博爾濟吉特氏蒙古鑲黃旗17501753
那木扎勒[22],圖伯特氏蒙古正白旗17501752
多爾濟17521754
舒泰17521757
兆惠,吳雅氏滿洲正黃旗17531754
薩拉善,宗室滿洲正白旗17541757
伍彌泰蒙古正黃旗17561759
官保,吳雅氏滿洲正黃旗17571761
積福蒙古鑲黃旗17591762
輔鼐17611764
傅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17611765
阿敏爾圖17641766
瑪瑺17651768
官保(再任)滿洲正黃旗17661768
托雲17671770
莽古賚,宗室滿洲正藍旗17671774
常在17691771卒于任上
索琳,完顏氏滿洲正藍旗17711773
恆秀,愛新覺羅氏滿洲正白旗17731777
伍彌泰(再任)蒙古正黃旗17731776
留保柱,烏祁忒氏蒙古正白旗17751779
恆瑞,宗室滿洲正白旗17761781
索琳(再任)滿洲正藍旗17791780卒于任上
保泰[23],圖伯特氏蒙古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7801783那木扎勒之子
博清額,富察氏滿洲鑲黃旗17801785
慶麟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7831789班第之孫,因廓爾喀之亂革職
留保柱(再任)蒙古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7851787
雅滿泰蒙古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7861789
佛智駐藏辦事大臣17881789
舒濂滿洲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7881790
巴忠駐藏辦事大臣17881789因謊報廓爾喀軍情,畏罪自盡
普福,孔格里斯氏蒙古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7891790
普福(擢任)蒙古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7901790因廓爾喀之事革職治罪
雅滿泰(再任)蒙古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7901791因廓爾喀之事革職治罪
保泰(再任)蒙古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7901791因廓爾喀之事革職治罪
奎林,富察氏滿洲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791未到任卒於赴任途中。
舒濂(再任)滿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7911792到任即病歿
鄂輝,碧魯氏滿洲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7911792
額勒登保滿洲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7921792
成德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7921794
和琳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7921795和珅之弟
和寧蒙古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7931800
松筠蒙古正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794年8月14日1799年2月25日

嘉慶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英善薩哈爾察氏滿洲鑲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799年2月25日1803年12月23日
和寧(擢任)蒙古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00年9月1日1801年3月12日
福寧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01年3月12日1803年12月23日
福寧(擢任)滿洲鑲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03年12月23日1804年11月20日
成林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03年1805年12月3日
策拔克[24]博爾濟吉特氏蒙古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04年1805年12月3日
文弼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05年12月3日1808年11月30日
玉寧他塔喇氏滿洲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05年12月3日1808年11月30日
文弼(擢任)滿洲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081810
隆福宜特墨氏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08年11月30日1810年11月17日
陽春[25]庫雅拉氏滿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10年11月17日1811年12月15日
陽春(擢任)滿洲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811年12月15日1812年
慶惠滿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11年1812年
瑚圖禮,完顏氏滿洲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811年12月15日1814年3月12日
豐紳佟佳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121812奉旨回任
祥保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121814
喜明,佟佳氏滿洲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141814到任即陞為辦事大臣
喜明(擢任)滿洲正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14年3月12日1817年7月2日
珂實克[26]巴禹忒氏蒙古镶蓝旗駐藏幫辦大臣1814年1820年病卒于歸途
玉麟哈達那拉氏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17年7月2日1820年11月10日
靈海?駐藏幫辦大臣1819年1822年
文幹[27]他塔喇氏滿洲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20年11月10日1823年7月7日病卒于任上

道光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那丹珠, 赫舍里氏滿洲鑲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21未赴任仍留原任
保昌滿洲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211826
松廷鄭佳氏滿洲正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231827
敦良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25未到任赴任途中受傷,回京調養
廣慶?駐藏幫辦大臣18261829
惠顯,富察氏[28]滿洲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271831慈禧太后的外祖父
盛泰蒙古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281831因病去職
興科薩克達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301830到任即陞為辦事大臣
興科(擢任)滿洲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301833
隆文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301833
隆文(擢任)滿洲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331835
徐錕漢軍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331835
文蔚費莫氏滿洲正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341836轉任盛京兵部侍郎
嵩濂伊爾根覺羅氏[29]滿洲正藍旗[30]駐藏幫辦大臣1834?疑未到任
那當阿?駐藏幫辦大臣1834未到任調任哈密幫辦大臣
慶祿蒙古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341836
慶祿(擢任)蒙古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361836
鄂順安鄂拖氏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361837
關聖保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361840
訥爾經額費莫氏滿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37未到任調任西寧辦事大臣
孟保孟佳氏漢軍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381839
孟保(擢任)漢軍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391842轉任鑲白旗滿洲副都統
海樸滿洲鑲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391842
海樸(擢任)滿洲鑲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421843
宗室訥勒亨額滿洲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42未到任改任盛京刑部侍郎
鍾方漢軍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421844
孟保(再任)漢軍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431843
琦善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431847
瑞元棟鄂氏滿洲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441846
文康費莫氏滿洲鑲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46未到任因病去職
穆騰額巴岳特氏滿洲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461848
斌良瓜爾佳氏滿洲正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471848病卒于任上
穆騰額(擢任)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481853因病去職
崇恩愛新覺羅氏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481849
鄂順安(再任)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491851因病去職

咸豐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額勒亨額?駐藏幫辦大臣18511852卒于任上
寳清滿洲鑲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521853卒于任上
宗室海枚滿洲鑲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52未到任行至打箭爐病歿
諄齡,索佳氏满洲正黄旗駐藏幫辦大臣18521855因病去職
文蔚(再任)滿洲正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53未到任轉任奉天府尹
赫特賀希爾努特氏蒙古鑲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531857因病去職
毓檢,他塔喇氏滿洲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54未到任尋罷官
滿慶,鄂岳特氏蒙古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551857
滿慶(擢任)蒙古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8571865
安誠,魏佳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57未到任病卒
恩慶,那拉氏满洲镶红旗駐藏幫辦大臣18571865在藏病卒
崇實,完顏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駐藏辦事大臣1859未到任改署四川總督
景紋,邵氏漢軍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611869

同治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瑞昌,马佳氏满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661867
恩麟,富察氏[31]满洲镶黄旗駐藏幫辦大臣18671868到任即擢升辦事大臣
恩麟,富察氏满洲镶黄旗駐藏辦事大臣18681872
德泰?駐藏幫辦大臣18681873
承繼,覺羅氏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721874
希凱,伍弥特氏蒙古正黄旗駐藏辦事大臣18731876
松溎,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8741879

光緒、宣統朝 编辑

姓名旗籍職銜任命時間[16]離職時間[17]備註
桂豐宗室滿洲鑲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876[32]1878[33]
錫縝,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藍旗駐藏幫辦大臣1878[33]未到任因病乞休
色楞額,達虎里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791879十二月擢任辦事大臣
色楞額滿洲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8791885改任庫倫辦事大臣
維慶,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79[34]1882[35]
鄂禮,章佳氏滿洲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82[36]未到任因病開缺
崇綱,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駐藏幫辦大臣18821886因病乞休
文碩,費莫氏滿洲鑲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851889任內主張與英屬印度開戰
尚賢,巴羽特氏蒙古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86[37]未到任留京,改派升泰
升泰,卓特氏蒙古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86[38]1890[39]有泰之兄
長庚,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881890調為伊犁將軍
升泰(擢任)蒙古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8901892卒于任上
紹諴,馬佳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90[40]未到任卒于山西途中
奎煥蒙古鑲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91[41]1892升泰卒,繼任辦事大臣
奎煥(擢任)蒙古鑲白旗駐藏辦事大臣、督辦藏印邊務大臣1892[42]1897
杜延茂漢軍正白旗駐藏幫辦大臣1892[43]1894後于八國聯軍入京時殉難
訥欽[44]滿洲正白旗,治華佐領下人駐藏幫辦大臣18941896
訥欽(署理)滿洲正白旗,治華佐領下人署理駐藏辦事大臣1896[45]1898光緒二十四年七月離藏返京
文海,費莫氏滿洲鑲紅旗駐藏辦事大臣1896[46]1900病卒于任上
裕鋼蒙古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898[47]1900
慶善漢軍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900未到任赴任途中病歿
裕鋼(擢任)蒙古鑲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900[48]1904[49]
安成,和托氏滿洲正紅旗駐藏幫辦大臣19001903因病乞休,光緒三十年任伊犁副都統
有泰,卓特氏蒙古正黃旗駐藏辦事大臣1902.121906.12升泰之弟
訥欽瓜爾佳氏[50]滿洲正白旗,喜文佐領下人,繩昌佐領下人駐藏幫辦大臣1902.12[51]未到任因病乞休
桂霖滿洲正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903.2[52]1904.5滯留成都,未入藏,即因病解職
鳳全噶勒達蘇氏滿洲鑲黃旗駐藏幫辦大臣1904.5[53]未到任光緒三十一年在四川巴塘遇害
聯豫,王氏滿洲正白旗[54]駐藏幫辦大臣1905.41906.12因張蔭棠辭去幫辦大臣一職,1907年至1908年聯豫仍兼署幫辦大臣,直至溫宗堯就任。[55]
聯豫(擢任)滿洲正白旗駐藏辦事大臣1906.121912.6末任駐藏辦事大臣。民國元年經印度返京。
張蔭棠廣東南海副都統,查辦藏事[56]1906.61908.3辭去幫辦大臣一職
趙爾豐漢軍正藍旗駐藏辦事大臣1908.31909.2在川邊實行改土歸流,未到拉薩
溫宗堯廣東臺山駐藏幫辦大臣1908.71910.2

參贊 编辑

相关影视作品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注釋及徵引文獻 编辑

  1. ^ 陈观胜、安才旦 编,《常见藏语人名地名词典》,外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374页
  2. ^ 藏语意為“钦差”,来自满语Amban(意为大臣)。《藏汉词典》,西北民族学院藏文教研组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965页。
  3. ^ 《清聖祖實錄》卷二三六
  4. ^ 《世宗實錄》卷五二
  5. ^ 《高宗實錄》卷三五一
  6. ^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陈庆英,马连龙译. 《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8年4月: 第211—212页. ISBN 7-105-00117-8. 
  7. ^ Gray Tuttle. Tibetan Buddhis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PDF).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 第252頁腳註66 [2017-11-09]. ISBN 023113446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1-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高宗實錄》卷二五二
  9. ^ 周伟洲. 驻藏大臣琦善改订西藏章程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3月 [2018-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Luciano Petec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during the First Half-Century of Chinese Protectorate. Gray Tuttle; Kurtis R. Schaeffer (编). The Tibetan History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04-09: 405 [2018-07-11]. ISBN 978-0-231-5135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11. ^ 其地相當於今昌都地區西北部及那曲地區西部一帶,為蒙古牧地。
  12. ^ 《清史稿·卷五百二十五·藩部八·西藏》
  13. ^ 《清史稿·卷一百十七·職官四》
  14. ^ 《清史稿·卷一百十四·職官一》
  15. ^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III,1615页。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以諭令時間為準,與實際到任時間有出入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以實際卸任時間為準
  18. ^ 亦作瑪拉、馬臘
  19. ^ 據世宗實錄卷六三補
  20. ^ 一作阿爾遜
  21. ^ 一作那素泰
  22. ^ 一作納穆扎爾
  23. ^ 一作保太(見八旗通志)。乾隆五十七年,避親王之諱改名為俘習渾,(見高宗實錄)
  24. ^ 一作策巴克
  25. ^ 一作陽春保
  26. ^ 一作珂什克
  27. ^ 原名文寧,避宣宗諱改
  28. ^ 孝欽顯皇后之外祖父
  29. ^ 貴州巡撫調任漕運總督嵩溥奏謝胞弟嵩濂升侍讀學士恩,道光十三年軍機處檔摺件
  30. ^ 清史稿嵩浦列傳
  31. ^ 驻藏大臣恩麟与道光十二年进士恩麟分别为两人,进士恩麟没有做过驻藏大臣
  32. ^ 德宗實錄卷二九
  33. ^ 33.0 33.1 德宗實錄卷七九
  34. ^ 德宗實錄卷一百二
  35. ^ 德宗實錄卷一四三
  36. ^ 德宗實錄卷一四二
  37. ^ 德宗實錄卷二二八
  38. ^ 德宗實錄卷二三三
  39. ^ 光緒十六年升泰與印度總督蘭士頓簽訂藏印條約時,仍署駐藏幫辦大臣。
  40. ^ 德宗實錄卷二八五
  41. ^ 德宗實錄卷二九四
  42. ^ 德宗實錄卷三一六
  43. ^ 德宗實錄卷三三九
  44. ^ 與光緒二十八年任幫辦大臣之訥欽並非一人
  45. ^ 德宗實錄卷三九二
  46. ^ 德宗實錄卷三八五
  47. ^ 德宗實錄卷四二五、四七二
  48. ^ 德宗實錄卷四七二
  49. ^ 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有泰抵藏,始與交卸
  50. ^ 與光緒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駐藏之訥欽並非一人
  51. ^ 德宗實錄卷五百八
  52. ^ 德宗實錄卷五一一
  53. ^ 德宗實錄卷五二九
  54. ^ 有泰在日記中記聯豫為正白旗人
  55. ^ 德宗實錄卷五六五
  56. ^ 初授駐藏幫辦大臣,不受

參考書目 编辑

  1.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北京大學歷史系等,1963,《西藏地方歷史資料選輯》,北京:三聯書店
  3. 吳豐培、曾國慶,1988,《清代駐藏大臣傳略》,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2300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