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

光绪帝皇后

孝定景皇后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ᡨ᠋ᠣᡴ᠋ᡨ᠋ᠣᠩᡤᠣ
ᠠᠮᠪᠠᠯᡳᠩᡤᡡ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穆麟德轉寫hiyoošungga toktonggo ambalinggū hūwangheo;1868年1月28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2],一说苏完那拉氏[3][4],本名无记载,或称乳名喜格[5]:610,又稱隆裕皇太后光緒帝皇后光绪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皇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亦為中國的「末代太后」。

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
 清朝皇后 清朝皇太后
前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繼任:
葉赫那拉氏[a]
位號皇后→母后皇太后→隆裕皇太后
徽号隆裕
世居地/穆坤葉赫[a][2]一说苏完[a][3][4]
乳名喜格或喜子
出生(1868-01-28)1868年1月28日
同治七年正月初四日
 清朝
婚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
婚姻名份元配皇后
逝世1913年2月22日(1913歲—02—22)(45歲)
民國二年(農曆癸丑年)正月十七日
 清朝遜清皇室小朝廷紫禁城太極殿(今北京故宮
谥号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坟墓清崇陵
親屬
父親三等承恩公桂祥
母親爱新觉罗氏
光绪帝載湉
夫之父醇親王奕譞
夫之母醇賢親王嫡福晉
夫之側室溫靖皇貴妃他他拉氏
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
兄弟德恆
德祺
姊妹二妹(夫鎮國公載澤
三妹(早夭)
四妹(夫顺承郡王訥勒赫
養子宣統帝溥儀

隆裕太后是清朝宣統年間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統治清朝最後三年,並代表清朝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結束清朝的統治。

家世、本名

编辑

隆裕太后生於同治七年正月初四日(1868年1月28日),為慈禧太后之弟桂祥和嫡妻爱新觉罗氏的长女。生母爱新觉罗氏出身宗室还是觉罗,不详。她有两位兄弟和三位姊妹。当代研究者王冕森指出她可能是桂祥最为年长的孩子,有两位弟弟和三位妹妹。弟弟德恆德祺。二妹(年幼四岁)为載澤嫡妻,三妹早夭,四妹(年幼十余岁)为訥勒赫嫡妻[5]:610—611。或说嫡母佟佳氏,繼母尚佳氏(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和硕额驸尚之隆八世孙女)。母觉罗氏,桂祥侧室。

正史未记载隆裕太后的本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她的绿头牌,正面书有“桂祥之女,年二十一岁,立为皇后”,背面书写“喜格”,故当代研究者王冕森认为她的乳名喜格[5]:609—610。《清宫太监回忆录》称隆裕太后小名叫喜哥[6]。其娘家后人那根正称她的本名为靜芬,小名由喜哥转化为喜子

静芬一名可追溯至德龄瀛台泣血记[b]。民國以来不見於史籍。此外,《宫女谈往录》曾提及隆裕太后的小妹名静芳[8],芬芳二字意思相连。有当代研究者以静芬为她的本名[9]:7。清史学家朱家溍指“光绪皇后根本没有‘静芬’这个名字”。同时指出《瀛台泣血记》关于静芬之名的描写中[b],隆裕太后因母亲是“蒙古贵族的女儿”而以“半蒙古人”身份入宫成为皇后被视为“很反常的行为”,亦不符合历史。因清朝本就有满蒙联姻习俗,以及蒙古出身的皇后[7]:36—37

皇后时期

编辑

选为皇后

编辑

按例原定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八旗选秀因故推迟至次年。因涉及光绪帝大婚、选立皇后,与同治帝选秀类似,这次选秀持续了三年,进行了六次选看。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十九日,第一次选看时,叶赫那拉氏是记名秀女[5]:601—602

她的二妹、堂妹(照祥之女)、堂姑(惠春之女)亦参加光绪十二年的同一次选秀,均被撂牌子。二妹指婚给奉恩镇国公載澤为嫡妻,堂妹(照祥之女)指婚给固山贝子載澍为嫡妻[5]:610—612

光绪十三年(1887年),她的另一位堂妹(佛佑之女,时年十二岁[5]:603)参加选秀。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日,两人与其她六名秀女参加最后一次挑选。其中,有江西巡撫德馨的两个女儿。最终选定叶赫那拉氏为皇后,两位他他拉氏分别为瑾嫔珍嫔。其她秀女撂牌子。堂妹(佛佑之女)指婚溥倫为嫡妻[5]:607,611—612

太监唐冠卿回忆,光绪帝属意的皇后人选是德馨的一个女儿,被慈禧太后阻止后,不得不选择叶赫那氏为皇后。这成为日后光绪帝宠爱珍嫔,厌恶皇后的肇始。当代研究者认为此说法“有一定的取信度”[5]:612—613

宫廷生活

编辑

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日,指立叶赫那拉氏为光緒帝皇后。次年正月二十六日,以大学士額勒和布为正使,礼部尚书奎潤为副使,正式立叶赫那拉氏為皇后。次日,皇后入宫,與光緒帝成婚[5]:609—610。婚后,皇后住進東六宮鍾粹宮。但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的感情並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為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防備。她姿色並不出众,且性格柔和懦弱,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期間,和瑾妃同居光緒帝居室後的小屋,每天早上前往伺候光緒帝梳洗,一同進膳。[10]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

皇太后时期

编辑

掌权

编辑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繼位。皇后以遺詔得尊隆裕皇太后,稱「兼祧母后」,地位在同治帝的諸位太妃之上,並遷往西六宮太極殿居住。宣統帝登基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據宣統帝四十七年後回憶,隆裕太后在世時,宣統每日晨定請安,隆裕要求他把所學的四书五经念一遍,四太妃則未有。[11]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在朝政上依賴性格亦頗為懦弱的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弟)。

宣统二年(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波及69个县(大连、北京、天津保定旅顺芝罘济南等地先后都曾出现鼠疫患者),共死亡6万余人,隆裕太后任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担任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鼠疫疫区防疫救治。1911年1月,隆裕太后指定协和医学堂为鼠疫防治中心。4月23日,隆裕太后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

同意退位

编辑

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爆发武昌起义。其后,自湖南省开始,漢地十八省中的多省宣布脱离清朝。在此背景下,南方革命党与掌握清廷实权的袁世凱达成南北議和。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戊午(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結束1644年順治帝清兵入關以來共268年的統治(若从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定国号“大清”开始算起,清帝国共持续276年),同时也结束了中国兩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

逝世、丧礼

编辑

頒布退位詔書之後,隆裕太后完全交出国家权力。她和逊帝溥儀虽免于被新政府清算,但隆裕太后在失势后鬱鬱寡歡。民國二年農曆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凌晨,她因“虚阳上升、症势业难、气壅痰塞、中风病逝”,享年四十五歲[9]:7。隆裕太后死時,注視當時七歲的溥儀良許,曰:“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12]

雖然已經改朝換代,但基於尊重隆裕太后一生,故決定由御前大臣那彦图等十人按清朝惯例办理隆裕太后丧礼[9]:7遜清小朝廷上谥号为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13]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靈堂设置在太和殿内。内悬“女中尧舜”横匾。同時告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穿孝二十七天。袁世凯赵秉钧等高官与逊清小朝廷的官员一同守灵[9]:7。副总统黎元洪挽联(或称唁电[14])称赞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9]:7

正月二十三日为丧礼的祭奠之日,参议院为此特休会一天。次日,在太和門前广场举办全国国民哀悼会。吊唁、祭奠人数达成数万。隆裕太后梓宫先停长春宫,后停皇极殿。经前门火车站,用专列运至崇陵。最终,與丈夫光緒帝合葬于崇陵地宫。神牌照例升祔奉先殿[9]:7。隆裕太后的葬禮,也成為最後一次出現在中國的皇家大喪

圖集

编辑

影视作品

编辑
影視作品剧中称谓演員
1964年《西太后與珍妃》(電影莫愁
1970年《清宮殘夢》(電視劇范家玲
1975年《傾國傾城》(邵氏電影凌波
1976年《瀛台泣血》(邵氏電影
1988年《末代皇帝》(電視劇梁月軍
1992年《滿清十三皇朝》(亚洲电视雪梨
2003年《走向共和》(电视剧姜楠
2005年《梧桐相思雨》(电视剧宁静
2006年《德齡公主》(電視劇皇后燕子
2010年《苍穹之昴》(电视剧皇后桑桑
2011年《第一大总统》(電影隆裕太后李晟
2011年《建党伟业》(電影隆裕太后范冰冰
2011年《辛亥革命》(电影隆裕太后陈冲
2014年《末代皇帝传奇》(电视剧隆裕太后惠英红
2016年《末代御醫》(無綫電視皇后周寶霖
2021年《一剪芳華》(电视剧赵子琪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那拉”为满洲人的姓。“叶赫”、“苏完”都是“穆昆”(满语ᠮᡠᡴᡡᠨ穆麟德轉寫mukūn),冠于姓前,表示同一姓氏内的家族分支。[1]
  2. ^ 2.0 2.1 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瀛台泣血记》156页原文:“静芬的父亲——桂公爷,当初不知道为着什么缘故,竟很奇特的取了一个蒙古贵族的女儿,于是连累静芬也给人家当做‘半蒙古人’看。大家纷纷以为把蒙古人的血统带进宫里头是一件很反常的行为。”[7]:36—37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21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瀛生,《满语杂识》,学苑出版社,2004年出版,973页。
  2. ^ 2.0 2.1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癸未。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为皇后。”
  3. ^ 3.0 3.1 刘庆华:《慈禧太后家世新证——〈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研究》 《满族研究》 2009年02期
  4. ^ 4.0 4.1 薛柏成:《慈禧家世史料——〈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再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王冕森. 第十七章 清德宗光绪帝的后宫;第一节 清德宗光绪帝时期的挑选八旗秀女 第二节 清德宗光绪帝的皇后. 《清代后妃杂识》. 中国·上海市: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52038200 (简体中文). 
  6. ^ 慈禧小名的种种传闻. 茂名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纸,来源:茂名日报第2016-03-04期、第B5版:史鉴. 2016-03-04 [202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简体中文). 清宫太监在回忆宫廷生活时(见《清宫太监回忆录》,收录于《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提到了一种现象:忌圣讳这件事,上年纪的人大概都晓得,在宫里,这更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不单是与万岁爷的名字同音的字不能上口,太后、妃、太妃的名字也一样。这些应避的字音是要牢牢记住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小德张,本来他的名字是春喜,因为隆裕太后小名叫喜哥,喜字犯了圣讳,小德张就被改名叫恒太了。 
  7. ^ 7.0 7.1 朱家溍. 《德龄、容龄所著书中的史实错误——〈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清宫二年记〉、〈清宫琐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市: 故宫博物院). 1982, (1982年04期,总18期): 25—43 [2023-04-14]. ISSN 0452-7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简体中文). 
  8. ^ 金易、沈义羚著《宫女谈往录》慈禧起居(四)·湖上神仙(2):这时常进园子的还有皇后的妹妹、桂祥的小女儿叫静芳的,很稳静,不爱说话,多半陪着皇后住在宜芸馆里[……]
  9. ^ 9.0 9.1 9.2 9.3 9.4 9.5 林京. 北京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出版社 , 编. 《隆裕皇太后喪礼》. 紫禁城 (香港: 香港江源文化企业公司). 1992, (1992年第6期): 7—11 [2023-04-14]. ISSN 100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繁体中文). 
  10. ^ 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巡幸類,〈庚子西巡瑣記〉,頁345。
  11. ^ 潘際埛《末代皇帝皇妃秘聞》
  12. ^ 徐珂. 《清稗類鈔二: 歷代筆記叢編》. 谷月社. 2016-01-04: 332頁 [2018-03-04]. GGKEY:FT0T2P9GCC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13. ^ 骈宇骞. 《皇后妃嫔传》. 海南出版社. 1994: 379. 
  14. ^ 千古帝制收场人:所谓“女中尧舜”的隆裕太后. 新京报.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外部連結

编辑

参见

编辑
隆裕太后
清朝皇室
出生于:1868年逝世於:1913年
前任: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大清皇后
1888年—1908年
繼任:
郭布罗氏
前任:
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
大清皇太后
1908年—1913年
— 名义上的 —
大清灭亡,帝制结束)由
 中華民國临时政府北洋政府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

于《宣统帝退位诏书》生效
1912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