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組曲

行星》(英語:The Planets),作品32,是一组由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创作于1914年到1917年之间,全曲由7个乐章组成,分别以太阳系中的7个行星命名。[註 1]

行星
管弦乐组曲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作品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本人持有的初版樂譜封面
原文名The Planets
作品号32
时期现代乐派
作品源於占星術中的行星
创作1914–1917年
樂章7
首演
日期1918年9月29日 (1918-09-29)(私下)
1920年11月15日 (1920-11-15)(公開)
位置伦敦皇后廳英语Queen's Hall(私下)
指挥阿德里安·鲍尔特(私下)
阿尔伯特·科茨(公開)

背景

编辑
霍尔斯特,約於1921年

《行星》於1914年至1917年之間創作,更早的創作源起則是在1913年的3月至4月間,霍尔斯特和友人巴富爾·加德納英语H. Balfour Gardiner,以及作曲家巴克斯昆仲在西班牙馬略卡島度假,假期期間關於占星學的討論,引起了霍尔斯特的興趣。[2]結束假期之後,霍尔斯特開始保持對這一領域的關注。[3][4][5]

伊莫珍·霍爾斯特英语Imogen Holst言,父親對於寫作大篇幅的管弦樂作品一直感到困難,然而對於結構較為自由的組曲作品,他則覺得可以一試。[6]另一方面,傳記作者邁可·肖特(Michael Short)與音樂學者理查·格林(Richard Greene)則是一致認為,霍爾斯特可能是受到阿诺德·勋伯格的五首管弦樂小品影響。[註 2][8][9]這組作品曾經二度在倫敦演出(1912年、1914年),霍爾斯特不但曾是演出現場聽眾,也擁有勋伯格作品的總譜。[6][7]

霍爾斯特自述,《行星》是一系列的「心情圖片,彼此襯托而鮮有對比」。[10]肖特認為,霍爾斯特筆下的行星個性,可能受到艾伦·里奥的影響,他在寫作《行星》期間,也在閱讀他的著作。[11]〈水星〉、〈海王星〉等二樂章的標題,也是援引里奥作品而來。[12]不過,霍爾斯特顯然注入了自己的想法,以做為變體。例如他沒有提到太陽、月亮等在占星上同樣重要的影響因子,說明他更多仍是在考慮音樂上的完整表達。

在早期的草稿中,霍爾斯特將水星標記為第一樂章。格林認為,這顯示作曲家曾考慮以行星實際的排序(距離太陽的遠近)來做為樂章的號序,不過,「以更加令人不安的火星做為開篇,更有戲劇張力。」[13]

創作期間,霍爾斯特在聖保羅女子學校英语St Paul's Girls' School莫利學院英语Morley College的工作相當吃重,導致作曲的時程一再遲延。[14]伊莫珍回憶,父親只有週末假期才能從事寫作,否則《行星》可以更快完成。同時,右臂的慢性神經炎也限制了他的書寫,在助手瓦利·拉斯克(Vally Lasker)、諾拉·戴伊(Nora Day)的協助下,才完成了198頁之多的總譜。[15][16]

第一樂章〈火星〉大約在1914年年中完成,之後則是〈金星〉和〈木星〉(1914年下半)、〈土星〉和〈天王星〉(1915年年中)、〈海王星〉(1915年下半)、〈水星〉(1916年),整體的配器工作在1917年告終。[3][16]

首演

编辑

首次私下演奏在1918年9月29日的女王音樂廳进行,由好友鮑爾弗·加德納(Balfour Gardiner)贊助,指挥者为阿德里安·鲍尔特[17]之後曾進行幾次個別樂章的演出,第一次公开演出完整版的《行星组曲》则是在1920年11月15日,由阿尔伯特·科茨指挥。[18]霍尔斯特本人于1922年10月27日为伦敦交响乐团录下了《行星》的第一张唱片。[19]

分析

编辑

配器

编辑

这部管弦乐使用的乐队阵容十分庞大,甚至加入了当时仍未普及的新乐器,包括低音长笛(等同现在的G调中音长笛)、低音双簧管(比双簧管低一个八度)及较常在管樂團使用的上低音号。同时也使用了管风琴和两组女声三部合唱团。佛漢·威廉斯道:「霍爾斯特的大編制並非取寵,他需要豐富的音色變化,而他也明瞭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20]

内容

编辑

全曲的七个乐章都有属于自己的标题,这些标题也与乐曲的主题相关:

  1. 火星——战争使者(征伐之星)(Mars - The Bringer of War):霍爾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一樂章的。因此有人認為,這段音樂是對當時迫在眉睫的戰爭的預言。以紧张的5/4拍弦乐开头,为了营造一种咄咄逼人的气氛,乐队使用一种不常见的演奏技术:用打击乐及弦乐器的弓杆击弦(col legno)。這種蠻橫、激昂的漸強節奏型,暗示出軍隊在行進,給人以一種咄咄逼人的緊迫感。[21]。主旋律混乱而又充满压迫感,第二主题则由上低音號和小號對答而组成[22]
  2. 金星——和平使者(和平之星)(Venus - The Bringer of Peace):與上一樂章兇殘的戰爭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樂章顯得格外寧靜安謐。它使人想起了一個沒有電閃雷鳴、遠離戰爭喧囂的世外桃源,到處呈現出一派和平安樂的景象。平和的开头,采用了柔和的木管乐器。以独奏号声起头,接着是长笛和单簧管的有序加入,小提琴竖琴钢片琴的运用也使得乐曲的主题更加趋于平缓,而長笛和法國號的延音表達蟬鳴,豎琴表現溪水,鋼琴鋼片琴表現清泉,小提琴表現情歌。
  3. 水星——飞行使者(乘翼信使)(Mercury - The Winged Messenger):傳說中水星是帶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徵,也是竊賊的保護神。因而,這一樂章的音樂機敏靈活,欢快的急板谐谑曲,也是全曲最短的乐章。同时使用了两件键盘乐器,该章的两个主旋律由6个同样的小片段组成,第一主題輕捷而又俏皮,表示信使忙碌地走家串戶,為人類帶來福音;第二主題帶民歌風格,表現人類歡迎信使的情景。如果将第一旋律分解为-弱-弱--弱-弱,则第二旋律就为-弱--弱--弱。
  4. 木星——欢乐使者(欢愉之星)(Jupiter - The Bringer of Jollity):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它體現了宇宙的遼闊與未知的神秘。该乐章也经常被独立拿出来演奏。全乐章内容多变而雄伟,有些部分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将其分为数个篇章。大致上来说可以分为相近的一、三部分和它们之间气势恢宏的第二部分,第一、三部分可以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小节,乐章的最后使用了定音鼓
  5. 土星——老年使者(耄耋之星)(Saturn - The Bringer of Old Age):土星也常被单独演奏,开头使用长笛、大管、竖琴营造出两个相互交替的节奏,暗示老年人的步伐。[23]
  6. 天王星——魔术使者(梦幻之星)(Uranus - The Magician):全曲可分为4个片段,首先是辉煌的巴松管作为开始,然后则又转而低迷起来。整个乐章中不断变换着乐器,风格也在激昂和和缓之间转换,以达到扑朔迷离的魔幻效果。[24]
  7. 海王星——神秘使者(没有一定的形式特征)(Neptune - The Mystic):宁静而和缓,充满朦胧感。乐章最后有悠扬而飘渺的女声合唱,尤其總譜上註明:“合唱隊應置於舞台邊鄰近的房間內,房門要開著,直到全曲的最後一小節,這時門要輕輕地、靜靜地關上。合唱隊。以及可能需要的人和一些副指揮,都要用屏幕與聽眾隔開。”,但在实际演奏时这部分合唱也常常被省略。

錄音節選

编辑

迄今《行星》的錄音版本,計有80張以上。[25]霍爾斯特本人曾經二度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錄音,他的速度較其他指揮更快,這可能純粹是出於錄音載體的需求。[註 3]以下的簡表可以一窺不同詮釋的時差:

指揮霍爾斯特霍爾斯特斯托科夫斯基鲍尔特萨金特卡拉扬史坦伯格英语William Steinberg馬克拉斯加德纳拉特尔尤洛夫斯基
樂團伦敦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BBC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维也纳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英语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愛樂管弦樂團柏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發行1922–3年1926年1943年1945年1957年1961年1971年1988年1997年2006年2010年
火星6分13秒6分12秒6分52秒6分58秒6分56秒7分2秒6分37秒7分1秒8分3秒7分25秒6分31秒
金星8分4秒7分19秒8分45秒7分52秒9分11秒8分21秒7分25秒8分5秒7分37秒8分59秒6分52秒
水星3分36秒3分33秒3分36秒3分40秒3分33秒3分59秒3分59秒3分56秒3分51秒4分2秒3分46秒
木星7分4秒7分2秒7分5秒7分50秒7分45秒7分38秒8分1秒7分36秒7分17秒8分2秒7分6秒
土星7分6分58秒9分5秒8分9秒9分35秒8分33秒7分45秒9分20秒9分13秒9分35秒7分24秒
天王星6分6秒5分57秒5分41秒5分41秒6分1秒5分47秒5分24秒6分10秒5分34秒6分4秒5分38秒
海王星5分31秒5分35秒9分50秒6分23秒7分12秒7分38秒6分47秒6分59秒8分11秒7分2秒5分49秒
總計43分34秒42分36秒52分34秒46分33秒50分11秒48分58秒45分58秒49分07秒49分46秒51分09秒43分04秒
資料來源:拿索斯音樂圖書館[26]

影响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包括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命名更多的是出于占星学上的意义,而并非天文学。乐章的标题可能起源于《The Art of Synthesis》这本书。[1]
  2. ^ 肖特與另一位學者大衛·蘭伯恩(David Lambourn)都指出,霍爾斯特本來的標題是「為大型樂團的七首小品」(Seven Pieces for Large Orchestra)。[7]
  3. ^ 當時黑膠唱片的容量有限。

参考資料

编辑
參照
  1. ^ (1914-16) The Planets Op. 32.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2. ^ Shih 2005,第9頁
  3. ^ 3.0 3.1 Greene 1995,第27頁
  4. ^ Holst 1981,第48頁
  5. ^ Bax 1936,第60–1頁
  6. ^ 6.0 6.1 Holst 1986,第32頁
  7. ^ 7.0 7.1 Lambourn, David. "Henry Wood and Schoenberg", The Musical Times , August 1987, pp. 422–427.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21-06-20.
  8. ^ Short 1990,第119頁
  9. ^ Greene 1995,第18頁
  10. ^ Short 1990,第121頁
  11. ^ Short 1990,第122頁
  12. ^ Leo, p. 58; and Head, Raymond. "Holst – Astrology and Modernism in 'The Planets'", Tempo , December 1993, pp. 15–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Greene 1995,第19頁
  14. ^ Warrack, John. "Holst, Gustav Theodor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21-06-20.,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Retrieved on 2021-06-18.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15. ^ Holst 1981,第50頁
  16. ^ 16.0 16.1 Shih 2005,第11頁
  17. ^ Shih 2005,第16頁
  18. ^ "London Concerts"'The Musical Times, December 1920, p. 8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HOLST: The Planets Op. 32[永久失效連結]
  20. ^ Vaughan Williams, Ralph. "Gustav Holst (Continued)", Music & Letters , October 1920, p. 3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Holst: the Planets.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3). 
  22. ^ The Planets: Suite for large orchestra.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2). 
  23. ^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3). 
  24. ^ Holst (1874-1934) - Suite: The Planets.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25. ^ "The Planet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21-06-20., WorldCat. Retrieved on 2021-06-19.
  26. ^ "The Planets", Naxos Music Library. Retrieved on 2021-06-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rchived copy.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27. ^ 漫谈用于影视的世界名曲.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28. ^ 电影《角斗士》被控侵权《行星组曲》. 音乐周报. 2006年第34期 [200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文獻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