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兒·威廉絲

美国女演员
(重定向自米雪·威廉絲

米歇尔·英格丽·威廉斯(英語:Michelle Ingrid Williams,1980年9月9日),美國演員、歌手。她于1990年代初在电视上出道,在1998年至2003年间凭借WB電視網青春剧《恋爱时代》中的简·林德利英语Jen Lindley一角取得知名度。她也开始接拍长篇电影,包括《月光光心慌慌7英语Halloween H20: 20 Years Later》(1998)、《迪克英语Dick (film)》(1999)和《我的忧郁青春英语Prozac Nation (film)》(2001)。

米歇尔·威廉斯
摄于2016年
女演员
出生
Michelle Ingrid Williams

(1980-09-09) 1980年9月9日43歲)
职业演員
配偶Phil Elverum
2018年结婚—2019年结束)
儿女Matilda Rose Ledger
(2005-10-28) 2005年10月28日18歲)
父母拉里·R·威廉斯英语Larry R. Williams
活跃年代1993–现今
奖项
艾美奖
有限影集/獨立單元劇集及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英语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Lead Actress in a Limited or Anthology Series or Movie
2019年佛西/薇登英语Fosse/Verdon
金球奖
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2011年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
最佳電視電影或迷你影集女主角英语Golden Globe Award for Best Actress – Miniseries or Television Film
2019年佛西/薇登英语Fosse/Verdon
美国演员工会奖
最佳迷你影集或電視電影女演員
2019年佛西/薇登英语Fosse/Verdon
中国大陸米歇尔·威廉斯
臺灣蜜雪兒·威廉絲
港澳米雪·威廉絲
新加坡蜜雪儿·威廉丝
馬來西亞米雪·威廉丝

自2000年代起,威廉斯主要出现在独立剧情电影中,在影评界广受好评。2005年电影《断背山》是她职业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使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她随后参演了《搖滾啟示錄》(2007)、《纽约提喻法英语Synecdoche, New York》(2008)和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隔離島》(2010)。威廉斯在2008年影片《温迪和露西英语Wendy and Lucy》中的流浪者角色为她赢得了赞誉,她在《藍色情人節》(2010)中与瑞恩·高斯林演对手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2011年,威廉斯在《我与梦露的一周》中出演玛丽莲·梦露,赢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奖,也获得了她的第三个奥斯卡奖提名。2017年再憑著《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而在2022年又憑藉《法貝爾曼》三度獲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威廉斯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卡利斯佩爾。母亲卡拉·英格丽(Carla Ingrid,娘家姓“斯文森”),是一位家庭主妇。父亲拉里·理查德·威廉斯英语Larry R. Williams,是一位写手兼期货交易员,还两次竞选共和党参议员[1][2][3][4][5]。她的父母分居,她有一个妹妹佩吉(Paige)和三个异父或异母同胞[6][7]。威廉斯有挪威、英格兰、德国、丹麦、瑞士、瑞典、苏格兰和威尔士血统[8][9][10]。小时候的她孤僻不合群,她说:“我的确与父母保持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到现在也是如此……我发现自己这样过得不错。我不知道为什么。[原文 1]”威廉斯九岁时,全家搬到加州圣地亚哥。她在早年观看了当地剧团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开始对表演产生兴趣[11]

职业生涯

编辑

1990年代

编辑

1990年代早期,威廉斯在《一步一步来英语Step by Step (TV series)》、《男人唔易做英语Home Improvement (TV series)》等电视节目中客串,开启了演艺生涯。1993年,她在电视剧《护滩使者》中出演了布里吉特·鲍尔斯(Bridget Bowers)一角[12][13]。她在冒险片新灵犬莱西英语Lassie (1994 film)》(1994)中初登大银幕[14]。在科幻片异种》(1995)中,她扮演了少女时期的女主角,该角色拥有外星人和人类结合的基因,成年时期的演员为娜塔莎·韓絲翠[12]。随后,她出现在电视电影《还我清白》(My Son Is Innocent,1996)中,标志着她转向剧情片。她还在电视电影《杀死我的老师英语Killing_Mr._Griffin_(film)》(1997)中扮演了学生苏珊的极客小团体成员[12]

15岁时,为了不受儿童劳动法影响,威廉斯在父母的同意下申请解除他们的监护权,以便能更好地追求演艺事业[15]。因遭到严重的霸凌,她在加州索拉纳海滩圣达菲基督学校英语Santa_Fe_Christian_Schools高级分部英语Upper_school完成9年级后退学[16]。之后,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在家自學,从远程教育机构取得了普通教育發展證書[11]

她搬到洛杉矶,很快在青春剧《恋爱时代》中拿到了一个重要角色[15]。该剧是主创凯文·威廉姆森半自传体剧集,故事基于他的早年生活。威廉斯日后说,她在当时认为自己从15岁起就懂得了她需明白的一切[17]。她于2011年表示自己选择脱离父母监管是受了其他年轻演员的影响[18]。1997年,威廉斯和几位演员朋友因不满得到的角色一起创作了一篇剧本,标题为《眨眼》(Blink)。剧本被售出,但没有进一步发展[19]

《恋爱时代》中的角色使威廉斯与其他几位主演詹姆斯·范德比克姬蒂·荷姆絲約書亞·傑克遜一起成名[14]。她当时17岁,扮演简·林德利英语Jen Lindley一角,为了拍摄剧集搬到北卡罗来纳州居住[20]。她觉得自己和角色的相似之处是她们都成长得“太快了”,在《今日美國》的采访中,她将自己的角色描述为“这个稳重、无忧无虑的女孩也能与魔鬼搏斗”[14]。她说出演《恋爱时代》使她能自己选择项目[17][21],她还表示:

威廉斯也继续出现在电影中。她的第一部主流作品是1998年的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7英语Halloween H20: 20 Years Later[12]。该片取得了商业成功,以1千7百万美元成本获得了5千5百万票房[22]。她与克里斯汀·邓斯特共同主演了1999年的喜剧片《迪克英语Dick (film)》。该片是对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的水门事件戲仿[23]。她开始接拍更有挑战性的影片[24] ,在女同性恋题材电影《戀戀模範生》(1999)中出演一个小角色,该片由潔米·巴比特英语Jamie Babbit导演[25]

期货交易
编辑

1997年,威廉斯跟随父亲的脚步,参加罗宾斯世界冠军杯期货交易竞赛(Robbins World Cup Championship of Futures Trading),用起始的1万美元获得了超过10万美元,赢得了该项赛事。凭借900%的获利率,她成为了该赛事自1984年首次举行后排名第3高的冠军[26][27]

2000年-2005年

编辑

2000年,她出演了HBO电视电影系列《如果墙会说话2英语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 2》。这个系列有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女同性恋情侣在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故事。威廉斯和科洛·塞维尼出现在第二部中,表现了1972年女权运动中苦涩的分裂。《娱乐周刊》影评人肯·塔克(Ken Tucker)赞扬了塞维尼的表现,但认为威廉斯“努力咧嘴笑以显得顽皮”,把角色演的过火了[28]

从这时起,威廉斯开始参与观众群较小的獨立電影。“我感觉自己没有用一种特别闪耀、引人注目的方式工作”,她对《时尚》杂志说,“如果你不特意去寻找它们,你会错过那些我参演的令我感到自豪的电影。[原文 2][14]”她和安娜·弗里尔英语Anna Friel共同主演了2001年影片《没有你的我英语Me_Without_You_(film)[29]。该片收获的评价褒贬不一,爛番茄网站上的65篇影评得出的新鲜度为66%[30]。她的下一部作品是2000年的《我的忧郁青春英语Prozac Nation (film)》,该片由姬絲汀娜·莉芝主演,改编自伊丽莎白·伍尔茨英语Elizabeth Wurtzel的同名自传,讲述了与重性抑郁障碍作斗争的经历[31]。被问及扮演女主角的室友是否有趣,威廉斯说:“我认为这个角色需要帮助女主角。一个像这样(用拳拍击她的手)站立的人,让女主角能坚持和抑郁症搏斗。[原文 3]

下一年,她在《利蓝的美国英语The United States of Leland》(2003)中扮演一位被谋杀男孩的姐妹[32]。影片所获评价不佳,《环球邮报》的连姆·蕾西(Liam Lacey)称其“既没有深刻见解,也没有精良制作[原文 4][33]”。同年,威廉斯参演了喜剧剧情片《下一站,幸福》。片中男主角是个住在废弃火车库房的侏儒(彼特·丁拉基饰演),与威廉斯饰演的图书管理员发展出了一段友谊。其他参演的明星有鲍比·坎纳瓦尔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全体演员获得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戏的提名[34]

电视剧《恋爱时代》于2003年完结后,威廉斯承认难以找到合适的角色,她说自己被视为一个“流行一时的年轻美女”(pop tart[21]。她在威廉斯顿戏剧节英语Williamstown Theatre Festival上参演了契诃夫的舞台剧《櫻桃園》,与琳达·伊蒙英语Linda Emond杰西卡·查斯坦合作[35]

溫·韋德斯在创作《迷失天使城英语Land of Plenty》(2004)剧本时把威廉斯预想为其中的角色,该片探寻了美国在后911时代的焦虑和理想的幻灭[36]。威廉斯在其中扮演流浪汉收容所的工作人员拉娜(Lana),试图与越战老兵舅舅取得联系[37]。她获得了2006年獨立精神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38]。随后,她出现在影片《假想英雄英语Imaginary Heroes》(2005)中,剧情围绕儿子自尽对一个郊区家庭的影响[39]。该片的全球票房收入不到30万美元[40]。她与歌手米特·洛夫共同主演了年代片《一杆进洞》,它是导演理查德·莱德斯英语Richard Ledes的首部剧情长篇,没有引起多少关注[41]

威廉斯少见地出现在喜剧片中,参演了迈克尔·修华特英语Michael Showalter自编自导自演的《巴克斯特》(2005)[42][43]。这部电影的大多数评价为负面,但威廉斯收获了赞扬。

威廉斯在2005年影片《断背山》中的表现赢得了大众的认可。该片由李安导演,讲述了埃尼斯·德·玛尔英语Ennis Del Mar杰克·特威斯特英语Jack Twist之间的同性爱情(两角色分别由希斯·萊傑杰克·吉林哈尔扮演)[44]。威廉斯扮演了埃尼斯的妻子阿尔玛(Alma),在片中目睹两位男主角的拥抱后意识到他们之间关系的真相。选角导演艾薇·考夫曼英语Avy Kaufman在观看了《下一站,幸福》后建议李安让威廉斯出演阿尔玛[45]。这部电影成为了票房大热门,以1千4百万美元成本在全球席卷1亿7千8百万美元票房[46]。它也以8项提名领跑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威廉斯的最佳女配角奖提名。该片最终赢得了3项奥斯卡奖[47]。威廉斯在出席颁奖典礼时穿的橙黄色王薇薇礼服裙英语Saffron Vera Wang dress of Michelle Williams被《柯夢波丹》杂志称赞为史上最佳奥斯卡礼服之一[48]

2006年至今

编辑

威廉斯在产子后以《雄鹰垂危英语The Hawk Is Dying》(2006)一片回归。该片讲述了乔治(保罗·吉亚玛提饰)为试图寻找人生意义训练了一只野生红尾鵟。威廉斯扮演了乔治外甥弗雷德(邁克爾·皮特饰)的女友,是唯一理解乔治愈发沉迷其中的人[49]。这部电影在美国国内仅在一家影院上映,入账7,000美元票房[50]。在完成生产的5个月后,威廉斯回到《最炎热的国度英语The Hottest State》(2006)的摄影机前。该片由伊森·霍克改编自他1996年出版的小说[51][52]。影评人给予了负面评价,觉得它过于自我沉迷。《綜藝》杂志的莱斯利·菲尔普林(Leslie Felperin)认为让威廉斯扮演主人公的前女友之一是大材小用[53]。影片于8月24日开始了小范围的公映,最终的票房成绩为137,340美元[54]

威廉斯在鲍勃·迪伦的传记片《搖滾啟示錄》中出演了安迪·沃荷的缪斯女神伊迪·塞奇威克[55]。2006年10月,她签约影片《玩叛游戏英语Deception (2008 film)》(2008),饰演一位勾引伊万·迈克格雷戈角色的金发女郎[56]。威廉斯和迈克格雷戈在同年上映的《燃烧弹英语Incendiary (film)》中再次合作,该片有关恐怖袭击后发生的余波,改编自克里斯·克利夫英语Chris Cleave2005年的同名小说[57]。她在片中扮演了主人公,一位有婚外情的英国母亲,在袭击中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獨立報》的罗伯特·汉克斯(Robert Hanks)评论该片“草率”,认为威廉斯值得更好的电影[58]

随后,编剧查理·卡夫曼因欣赏威廉斯在《迪克》中的表现让她参演自己的导演处女作《纽约提喻法英语Synecdoche, New York》(2008),其他演员有菲臘·西摩·荷夫曼艾米莉·沃森[36]。该片成为了一个票房炸弹,但受到了媒体称赞,出现在许多影评人的年度十佳名单中[59][60]。威廉斯主演了小成本制作的低调剧情片《温迪和露西英语Wendy and Lucy》,由凯莉·雷查德执导,讲述了居无定所的温迪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寻找她的爱犬露西,试图开始新生活的故事[61][62]。威廉斯与其他人(包括导演)的观点不同,她不觉得该片令人沮丧,说:“我个人喜欢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感到了安慰,因为它们减轻了我的孤独。[原文 5]”作为《温迪与露西》的女主演,威廉斯也喜欢影片的纪实风格[61]。《休斯敦纪事报》的艾米·布兰科尔(Amy Blancolll)说她的表演是全片的关键,是“一项举足轻重的成就[原文 6][62]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授予了威廉斯最佳女主角奖,也将该电影选为最佳影片[63]。2009年影片《猛犸象英语Mammoth (2009 film)》让威廉斯到瑞典泰国菲律宾拍摄[64]。她和蓋爾·賈西亞·貝納演了一对面临全球化生活挑战的夫妻。该片是瑞典导演卢卡斯·穆迪森的第一部英语电影[64][65]

威廉斯在2012年的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走红毯。

威廉斯在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隔離島》中出演女配角,一位出没在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梦中的已逝妻子[66]。这部心理惊悚片改编自丹尼斯·勒翰2003年的同名畅销小说。它原定于2009年10月首映,但推迟至2010年2月19日才上映[67]。该片在超过2,900家影院收入了4110百万美元,成为了威廉斯作品中发行规模最大、首映周末成绩最佳的影片[68]。同年12月,她在浪漫剧情片《藍色情人節》中与高斯林一起饰演一对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妻。编剧兼导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英语Derek Cianfrance让两人在一个月中的白天住在一起,以便进入角色[69]。威廉斯日后说这段经历很棒,希望自己在当时能更加享受这一过程[70]。该片在2010年的圣丹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倫敦影展上放映,受到了影评人的青睐[71][72]。两位演员都收获了赞扬以及多个奖项的注意[73][74]。威廉斯获得了金球奖奥斯卡奖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西部片《米克的近路英语Meek's Cutoff》是威廉斯和导演雷查德的再次合作,拍摄于俄勒冈州柏恩斯。该片基于1845年发生在奧勒岡小徑上的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西部向导史蒂芬·米克英语Stephen Meek带领大篷车队伍穿越一片沙漠的险恶旅程[75]。这部阴郁的年代电影在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后受到良好反响,于2011年4月8日开始了小规模公映[76][77]

威廉斯在2011年英国剧情片《与梦露的一周》中赢得了扮演玛丽莲·梦露的机会,其他候选人有姬·韓遜斯嘉丽·约翰逊艾米·亚当斯。该片改编自科林·克拉克英语Colin Clark (filmmaker)的两本小说,描述了1957年影片《游龙戏凤》的摄制过程[78][79]。威廉斯一开始害怕接下这个角色,拒绝了邀请。她解释道:“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她的一切都和我不同。[原文 7]”最终,她觉得这个机会太好了,不应放弃[80]。威廉斯为了片中的唱歌部分上了声乐课程,因为假唱不自在[81]。她凭此片赢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奖[82]。威廉斯在下一部作品《跳支华尔兹英语Take This Waltz (film)》中与塞斯·羅根一起扮演一对年轻夫妻,该片由莎拉·波莉执导,摄于加拿大,探讨了一夫一妻制和婚姻中的忠诚问题[17][83]。威廉斯和詹姆斯·法蘭科共同主演了华特迪士尼影片3D前传片《魔境仙踪》,该片发行于2013年3月8日[84]。她还签约出演该片的续作[85][86]。2013年7月,她成为了路易·威登手提包的新代言人[87]

威廉斯在音乐剧《歌厅》重排版中扮演歌女萨利·鲍尔斯英语Sally Bowles一角,首次亮相百老汇舞台。这一版于2014年4月24日开演,她于2014年11月9日结束自己的任期[88]。同年,威廉斯主演了二战背景的爱情片《法国战恋曲》,改编自同名小说。她扮演了一位爱上德国士兵的法国村女[89]

私生活

编辑
威廉斯出席201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禁闭岛》的首映礼。

2004年,威廉斯和希斯·萊傑在他们共同参演的《断背山》片场相遇后开始约会[90][91]。2005年4月末,《人物》杂志首先报道了两人将会有孩子的消息。同年,威廉斯生下他们的女儿玛蒂尔达·罗斯·萊傑(Matilda Rose Ledger[14]。他们在恋爱期间一起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45]。到2007年9月,这对情侣已和平分手,结束了三年的恋情[92]。关于分手,《人物》引用了威廉斯告诉《ELLE》杂志的话:“我不知道去哪里。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任何地方能给我好心情。[原文 8][14]”萊傑于2008年因药物过量突然去世后,常处于镁光灯下的母女二人成为了媒体和狗仔队的追逐对象[20][36]。因此,威廉斯在2009年底前很少接受采访[93]

2008年2月1日,威廉斯在萊傑死后第一次发表了公开声明[94]。她表达了自己的悲痛,表示萊傑的精神会在长得像他的女儿身上长存。同月晚些时候,她出席了他的纪念仪式和葬礼[95]

蜜雪兒接受《浮華世界》專訪透露她2018年7月低調與音樂人菲爾(Phil Elverum)結婚。

作品列表

编辑
电影
年份作品角色備註
譯名原名
1994新灵犬莱西LassieApril Porter提名:
青年艺术家奖 - 电影类最佳年轻女配角
1995異種SpeciesYoung Sil
未來世界英语Timemaster (film)TimemasterAnnie
1997杀死我的老师Killing Mr. GriffinMaya
陌上伊人A Thousand AcresPammy
1998月光光心慌慌7Halloween H20: 20 Years LaterMolly Cartwell提名:
青年艺术家奖 - 电影类最佳年轻女配角
1999迪克DickArlene Lorenzo提名:
青年艺术家奖 - 电影类最佳年轻女主角
戀戀模範生But I'm a CheerleaderKimberly
2001没有你的我Me Without YouHolly
我的忧郁青春Prozac NationRuby
2003利蓝的美国The United States of LelandJulie Pollard
下一站,幸福The Station AgentEmily提名: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群戏
美國演員工會獎 - 电影类最佳群戏
2004迷失天使城Land of PlentyLana
假想英雄Imaginary HeroesPenny Travis
2005一杆进洞A Hole in OneAnna Watson
巴克斯特The BaxterCecil Mills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Alma Beers del Mar获奖:
评论家选择奖 - 最佳女配角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配角
提名:
奧斯卡奖 - 最佳女配角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女配角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新秀
金球獎 - 最佳女配角
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女配角
美國演員工會獎 - 最佳群戏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配角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配角
哥譚獨立電影獎 - 最佳群戏
獨立精神獎 - 最佳女配角
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配角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配角
2006雄鷹垂危The Hawk is DyingBetty
最炎熱的國度The Hottest StateSamantha
2007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Coco Rivington
2008玩叛游戏DeceptionS
烈燄情人IncendiaryYoung Mother
纽约提喻法Synecdoche, New YorkClaire
温迪和露西Wendy and LucyWendy Carrol获奖:
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女性电影记者联盟奖 - 最佳女主角
國家影評人協會奖 - 最佳女主角
2009猛犸象MammothEllen Vidales
2010藍色情人節Blue ValentineCindy Heller担任执行制片人
获奖:
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奥斯卡奖 - 最佳女主角
金球奖 - 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评论家选择奖 - 最佳女主角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丹佛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独立精神奖 - 最佳女主角
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卫星奖 - 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犹他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隔離島Shutter IslandDolores Chanal提名:
青少年选择奖 - 惊悚片女演员
米克的近路Meek's CutoffEmily Tetherow
2011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My Week with Marilyn玛丽莲·梦露获奖:
金球獎 - 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弗罗里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好莱坞电影节奖 - 最佳女主角
独立精神奖
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犹他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奥斯卡奖 - 最佳女主角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女主角
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女主角
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奖 - 最佳国际女主角
评论家选择奖 - 最佳女主角
休斯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卫星奖 - 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2012跳支华尔兹Take This WaltzMargot获奖:
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 加拿大电影最佳女主角
好莱坞电影奖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女主角
加拿大银幕奖英语Canadian Screen Awards - 最佳女主角
2013魔境仙踪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Annie / Glinda提名:
青少年选择奖 - 科幻/奇幻片女演员
絕命尬車3:地獄Death Race 3: InfernoOlga Braun
2015法国战恋曲Suite françaiseLucille Angellier
2016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by-the-SeaRandi提名:
奧斯卡奖 - 最佳女配角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女配角
金球獎 - 最佳女配角
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女配角
屬於她們的片刻Certain WomenGina Lewis
2017奇光下的秘密WonderstruckElaine
金錢世界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Gail Harris提名:
金球奖 - 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
马戏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Charity Barnum
2018姐就是美I Feel PrettyAvery LeClaire
猛毒Venom安妮·威寧英语She-Venom
2019你願意嫁給我老公嗎?英语After the Wedding (2019 film)After the WeddingIsabel Anderson
2021猛毒2:血蜘蛛Venom: Let There Be Carnage安妮·威寧


电视
年份作品角色備註
譯名原名
1993护滩使者BaywatchBridget Bowers剧集《Race Against Times: Part 1
1994一步一步来Step by StepJ.J.剧集《Something Wild
1994男人唔易做Home ImprovementJessica Lutz剧集《Wilson's Girlfriend
1996还我清白My Son Is InnocentDonna电视电影
1997杀死我的老师Killing Mr. GriffinMaya电视电影
1998-2003恋爱时代Dawson's CreekJen Lindley出演主角;共118集
提名:
青年艺术家奖 - 剧情类电视剧最佳年轻女演员(1998-99)
2000如果墙会说话2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 2Linda电视电影
获奖
露西奖英语Women in Film Crystal + Lucy Awards - 电视电影类卓越贡献
2013熟女鎮Cougar TownLaurie's Foster Sister剧集《Blue Sunday


戏剧
年份作品角色備註
譯名原名
1999杀手乔Killer JoeDottie1999年4月20日-1999年6月13日
纽约SoHo戏院英语Hudson_Square#Points_of_interest[96]
2002闻到一只鼠Smelling a RatMelanie-Jane2002年5月7日-2002年6月16日
纽约塞缪尔·贝克特剧院英语Theatre_Row_(New_York_City)[97]
2004櫻桃園The Cherry OrchardVarya2004年8月11日-2004年8月22日
威廉斯顿戏剧节[98]
2014歌厅CabaretSally Bowles2014年3月11日-2014年11月9日
54俱樂部(百老汇处女作)[99]

译注

编辑
  1. ^ 原文:"I was really secretive with my parents and I think I sort of continued that... I found that by keeping to myself I got on OK. I don't know why."
  2. ^ 原文:"I feel like I haven't been working in a particularly flashy or visible way," she reflected to Vogue magazine. "If you weren't looking for them, you would miss the movies that I've made that I'm proud of."
  3. ^ 原文:"I think what it needed to be was helpful. Somebody to stand like this [punches her hand] so that she [Ricci] could keep smacking up against it."
  4. ^ 原文:"neither an insightful nor well-made film."
  5. ^ 原文:"Personally I like seeing those kinds of movies. I find them comforting because they make me feel less alone."
  6. ^ 原文:"a bare-bones accomplishment of no small heft"
  7. ^ 原文:"Physically and vocally, everything about her is different from me"
  8. ^ 原文:"I didn't know where to go. I couldn't imagine any place in the world that was gonna feel good to me."

參考文獻

编辑
  1. ^ Vitale, Sarah A. Who's Who in California. Who's Who Historical Society. 1992: 349. ISBN 1-880142-01-05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英语). 
  2. ^ Michelle Williams. Askmen. News Corporation.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7) (英语). 
  3. ^ This Day in History – September 9. The Jamaica Observer. 2010-09-09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8) (英语). 
  4. ^ Michelle Williams. Maxim (online). [201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英语). 
  5. ^ Bennetts, Leslie, Belle Michelle, Marie Claire (08530) (Hearst Corporation), February 2011, (08530): 126 
  6. ^ Michelle Williams interview. telegraph.co.uk.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英语). 
  7. ^ Michelle Williams Biography (1980-). FilmReference.com. [2013-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英语). 
  8. ^ Michelle Williams. Ethnic Celebs. [201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4) (英语). 
  9. ^ Vida, Vendela. Michelle Williams. Interview. May 2011 [201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 (英语). 
  10. ^ Trench, Brooke Lee Poer, Michelle, Madison Magazine, January 2011 
  11. ^ 11.0 11.1 Galloway, Stephen; Guider, Elizabeth. Oscar Roundtable: The Actresse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12-08 [2014-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英语). 
  12. ^ 12.0 12.1 12.2 12.3 Maytum, Matt. Step by Step (1994).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英语). |
  13. ^ Coughlan, Dearbhla. Baywatch (1993).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4) (英语). |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Michelle Williams: Biography. 人物. Time Warner Inc.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6) (英语). 
  15. ^ 15.0 15.1 Bennetts, Leslie, Belle Michelle, Marie Claire (08530) (Hearst Corporation), February 2011, (08530): 127 
  16. ^ Peterson, Todd. Michelle Williams Snubbed by Former School. 人物. Time Warner Inc. 2006-03-03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9) (英语). 
  17. ^ 17.0 17.1 17.2 Hirschberg, Lynn, Heart to Heart, W (08453) (Conde Nast Publications), October 2010, (08453): 142 (英语) 
  18. ^ Michelle Williams' emancipation prompted by Hollywood headline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11-01-11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6) (英语). 
  19. ^ Michelle Ma Belle. Wonderland Magazine. March 2008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6) (英语). 
  20. ^ 20.0 20.1 Singer, Sally, 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 Vogue (08449)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October 2009, (08449): 204 
  21. ^ 21.0 21.1 Michelle Williams open to 'Dawson's Creek' reunion. MSN. 2011-01-11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3) (英语). 
  22. ^ Halloween: H20.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23. ^ Holden, Stephen. 'Dick': That Gap in the Nixon Tapes? Maybe a Teen-Age Cry of Lov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1999-08-04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6) (英语). 
  24. ^ Spargo, Chris. Could Blake Lively Be The Next Michelle Williams?. Movieline. Mail.com Media. 2011-02-19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3) (英语). 
  25. ^ Maytum, Matt. But I'm a Cheerleader (1999).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8) (英语). 
  26. ^ Robbins Trading, World Cup Advisors, World Cup Championship - Robbins Trading Co.. Robbins Trading Co.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2) (英语). 
  27. ^ Here's How Actress Michelle Williams Won The World Cup Of Futures Trading Award At Age 17. Business Insider. 2011-01-26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6) (英语). 
  28. ^ Tucker, Ken. If These Walls Could Talk 2 (2000).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Inc. 2000-03-03 [201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2) (英语). 
  29. ^ Holden, Stephen. Film Review; Best Friends Who Are Also Worst Enemies Struggle in a Web of Emotion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2-07-05 [201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7) (英语). 
  30. ^ Me Without You (2001).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英语). 
  31. ^ Berardinelli, James. Prozac Nation. Reel Reviews. 2003-03-11 [201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1) (英语). 
  32. ^ Ebert, Roger. The United States of Leland. Roger Ebert. 2004-04-02 [201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3) (英语). 
  33. ^ Lacey, Liam. Review: The United States of Leland. Globe and Mail (Phillip Crawley). 2004-04-09 (英语). 
  34. ^ 'Mystic River,' 'Station Agent' top SAG award nominations. The Seattle Times. The Seattle Times Company. 2004-01-16 [2011-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8) (英语). 
  35. ^ The Cherry Orchard. [2012-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英语). 
  36. ^ 36.0 36.1 36.2 Lim, Dennis. For Michelle Williams, It's All Personal: Filmmakers Love Her Work, While the Public Remembers Her Heath Ledger Conne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8-09-07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37. ^ A Desire to Heal the Rifts in a Troubled Landscap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5-10-12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英语). 
  38. ^ Michelle Williams biography: Shutter Island. The Daily Telegraph.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10-02-23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英语). 
  39. ^ LaSalle, Mick. Details etch a portrait of family grief over suicid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05-02-25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4) (英语). 
  40. ^ Imaginary Heroes.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英语). 
  41. ^ Stevens, Dana. Debating the Benefits of a Transorbital Lobotom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5-05-06 [2011-07-08] (英语). 
  42. ^ Maytum, Matt. The Baxter (2005).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英语). 
  43. ^ The Baxter (2005).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11-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8) (英语). 
  44. ^ Proulx, Annie; McMurtry, Larry; Ossana, Diana. Brokeback Mountain: Story to Screenplay. London, New York, Toronto and Sydney: Harper Perennial. 2005, 2006. ISBN 978-0-00-723430-1 (英语). 
  45. ^ 45.0 45.1 Valby, Karen. Even Cowboy's Wives Get the Blues.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Inc. 2006-01-06 [201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2) (英语). 
  46. ^ Brokeback Mountain.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3) (英语). 
  47. ^ List of Academy Award Winners and Nominee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6 [201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4) (英语). 
  48. ^ Oscars Best and Worst Dressed. Cosmopolitan. [201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2) (英语). 
  49. ^ Maytum, Matt. The Hawk Is Dying (2006).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英语). 
  50. ^ The Hawk Is Dying.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51. ^ Fuller, Graham, A Star Is Born, Interview (Brant Publications), March 2006: 166 (英语) 
  52. ^ Maytum, Matt. The Hottest State (2006).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英语). 
  53. ^ Felperin, Leslie. The Hottest State. Variety.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2006-09-02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4) (英语). 
  54. ^ The Hottest State.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英语). 
  55. ^ Maytum, Matt. I'm Not There (2007).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英语). 
  56. ^ Michelle Williams Seduces The Tourist. Empire. Bauer Consumer Media. 2006-10-03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英语). 
  57. ^ Johnston, Sheila. Incendiary: from calorie-counting with Bridget Jones to terror in the streets. The Daily Telegraph. Telegraph Media Group Limited. 2008-10-20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英语). 
  58. ^ Hanks, Robert. Incendiary (15). The Independent. Independent Print Limited. 2008-10-24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英语). 
  59. ^ Synecdoche, New York.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5) (英语). 
  60. ^ 2008 Top Ten List.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英语). 
  61. ^ 61.0 61.1 Nicholas, Michelle. Michelle Williams says "Wendy and Lucy" role a gift. Thomson Reuters. 2008-12-09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62. ^ 62.0 62.1 Blancolll, Amy. Wendy and Lucy is a low-key treasure of a film. Houston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08-02-19 [2011-07-05] (英语). 
  63. ^ Toronto critics name indie drama Wendy and Lucy best of 2008. CBC News.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8-12-16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英语). 
  64. ^ 64.0 64.1 Kemp, Stuart. Michelle Williams joins "Mammoth" family drama. Thomson Reuters. 2007-10-26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65. ^ Mammoth.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英语). 
  66. ^ Maytum, Matt. Shutter Island (2010). Total Film. Future Publishing. 2011-04-14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7) (英语). 
  67. ^ Gleiberman, Owen. 'Shutter Island': A release date change proves a stroke of marketing magic.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Inc. 2010-02-22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英语). 
  68. ^ Michelle Williams. Box Office Mojo. IMDb Inc.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英语). 
  69. ^ Ansen, David; Setoodeh, Ramin. The New Star Power. Newsweek (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mpany). 2011-01-23 (英语). 
  70. ^ Thompson, Anne. Michelle Williams Talks Blue Valentine, Meek's Cutoff Playing Marilyn Monroe, Female Directors. indieWIRE. SnagFilms. 2010-12-03 [2011-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英语). 
  71. ^ Zeitchik, Steven. Cannes 2010: The Euros love 'Blue Valentine' like Nutella; Sony Classics makes this not just another year. The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5-18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英语). 
  72. ^ Knegt, Peter. Honor Roll 2010: "Blue Valentine" Director Derek Cianfrance. indieWIRE. Snagfilms. 2010-12-08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英语). 
  73. ^ LaSalle, Mick. Blue Valentin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rporation. 2011-01-07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英语). 
  74. ^ Gleiberman, Owen. Blue Valentine (2010).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Warner Inc. 2011-01-06 [2011-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英语). 
  75. ^ Goodykoontz, Bill. 'Meek's Cutoff,' 4 stars. Arizona Republic. Gannett Company. 2011-05-26 [2011-07-04] (英语). 
  76. ^ Meek's Cutoff and Post Mortem shine at Venice film festival.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2010-09-06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英语). 
  77. ^ Vanairsdale, S.T. Michelle Williams on Meek's Cutoff, Goodbyes and Getting Lost At the Movies. Movieline. Mail.com Media. 2011-03-30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7) (英语). 
  78. ^ Minaya, Marcel l. Johansson 'in lead to play Marilyn Monroe. Digital Spy. Hachette Filipacchi (UK) Ltd. 2009-08-01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79. ^ Michelle Williams Transforms Into Hollywood's Biggest Starlet. Trendrabbit.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0) (英语). 
  80. ^ Marino, Mark. Michelle Williams was terrified to play Marilyn Monroe. CNN. Time Warner Inc. 2010-11-26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5) (英语). 
  81. ^ 14th Oscar Roundtable. Newsweek (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mpany). 2011-01-23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英语). 
  82. ^ Chen, Joyce. Golden Globes winner Michelle Williams: I'm inspired by my daughter's 'bravery and exuberance'. NY Daily News. 2012-01-16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6) (英语). 
  83. ^ Davis, Edward. New Look: Seth Rogen & Michelle Williams In Sarah Polley's 'Take This Waltz'. IndieWIRE. Snagfilms. 2011-05-17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3) (英语). 
  84. ^ McClintock, Pamela. Disney Sets '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 for 2013.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1-05-25 [201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3) (英语). 
  85. ^ Chatter: Who Should Replace Sam Raimi as Director of the Oz Sequel?. Fandango.com. 2013-03-11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5) (英语). 
  86. ^ Cast Signed for 'Oz: The Great & Powerful' Sequel But Not Sam Raimi. firstshowing.net. 2013-03-11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4) (英语). 
  87. ^ E! Online Louis Vuitton article. E! Online. 2013-07-24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6) (英语). 
  88. ^ Stasio, Marilyn. ‘Cabaret’ Starring Michelle Williams and Alan Cumming. Variety Media.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英语). 
  89. ^ Tartaglione, Nancy. Margot Robbie, Ruth Wilson, Alexandra Maria Lara Join Weinstein Co.'s 'Suite Française'. Deadline.com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2013-06-27 [2013-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英语). 
  90. ^ Rubin, Courtney. Michelle Williams: 'Daughter Is Center of My Life'. People. Time Warner Inc. 2007-11-06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英语). 
  91. ^ Chen, Joyce. Michelle Williams slams 'Nightline' over 'devastating' interview about Heath Ledger's death. New York Daily News. 2011-01-06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0) (英语). 
  92. ^ Triggs, Charlotte. Heath Ledger and Michelle Williams Split. People. Time Warner Inc. 2007-09-02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0) (英语). 
  93. ^ Singer, Sally, 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 Vogue (08449)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October 2009, (08449): 205 (英语) 
  94. ^ Michelle Williams Breaks Silence on Heath's Death. People. Time Warner Inc. 2008-02-01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9) (英语). 
  95. ^ Aswad, Jem. Heath Ledger Remembered At Funeral; Michelle Williams Takes A Tearful Ocean Swim In His Honor. Viacom. 2008-02-09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5) (英语). 
  96. ^ Off-Broadway's Killer Joe to Close June 13. Playbill.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英语). 
  97. ^ New Group Is Smelling a Rat with Michelle Williams May 7-June 16. Playbill.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英语). 
  98. ^ Linda Emond and Michelle Williams Wander The Cherry Orchard at Williamstown, Aug. 11-22. Playbill.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8) (英语). 
  99. ^ Michelle Williams makes Broadway debut with Cabare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前任:
安妮特·班寧
孩子们都很好
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2011
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
繼任:
珍妮佛·勞倫斯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