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

中国陕西省的地级市
(重定向自漢中

汉中市,简称,古称南郑梁州汉川兴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陕甘川三省交汇处。市境北邻宝鸡市西安市,东接安康市,南界四川省达州市巴中市广元市,西毗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秦岭山地和大巴山地过渡带,北部为秦岭山地,南部为大巴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盆地。嘉陵江自北向南纵贯市境西部,汉水发源于西部向东横贯市境。全市总面积27,096平方公里,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378.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14万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318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汉台区 民主街43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汉中市
地级市
天汉大桥两岸风光,图上为汉台区,图下为南郑区
天汉大桥两岸风光,图上为汉台区,图下为南郑区
汉中市在陕西省的地理位置
汉中市在陕西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33°04′03″N 107°01′24″E / 33.0675°N 107.0233°E / 33.0675; 107.023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陕西省
設立1996年2月21日
政府駐地汉台区
下级行政区2市辖区、9
政府
 • 市委書記张烨
 • 人大常委會主任杨记明
 • 市長王建平
 • 政協主席蔡煜东
面积
 • 地级市27,096 平方公里(10,462 平方英里)
 • 市區549 平方公里(212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3位(佔全陕西省13.18%)
最高海拔3,071 公尺(10,075 英尺)
人口(2022)
 • 地级市戶籍378.98萬人
 • 排名全省第6位(佔全陕西省8.09%)
 • 密度126.8人/平方公里(328人/平方英里)
 • 市区(2020)108.44萬人
 • 城镇(2021)152.61萬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723000
電話區號+86 (0)916
車輛號牌陕F
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14.3 ℃
年降水852.7毫米
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舊稱南郑、汉宁、梁州、汉川、兴元
国内生产总值(2020)¥1,593.40亿(全省第7位,佔全陕西省6.09%)
249.52亿美元汇率
人均¥49,615(全省第7位
7,770美元(汇率)
網站www.hanzhong.gov.cn
市象征
旱莲
汉桂

历史

编辑

先秦

编辑

先秦时期,汉中地区在传说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于年代久远,均无法查证。《尚书·禹贡》中所谓“梁州”、《史记》中“褒国”皆被认为是汉中地区在史料和传说中的体现。南郑之名,可上溯至公元前771年。《水经注》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1] 但此说史家存疑。[2] 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秦厉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修筑南郑城[3]

秦汉

编辑
虎头桥遗址

秦漢時期漢中郡西起沔陽陽平關,東至鄖關和荊山,綿延千里[4]:265秦朝时设漢中郡[5],郡治南郑,在今天漢中市南郑县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势力角逐,鸿门宴之后,劉邦项羽称臣,项羽封其为漢王,《史记》中记载,劉邦颇为失落,谋士萧何劝慰:“语曰‘天漢’,其称甚美”[6]。劉邦在漢中时期韬光养晦,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拜韩信为大将,后突袭拿下三秦地区,和项羽一争高低,史称“楚漢之爭”。劉邦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因其原封地在漢中,称漢王,故迁都长安并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皇朝后,國號称“漢朝”,劉邦亦被称作「漢高祖[7]。今日中国“漢族”即得名于漢朝,漢中乃中华漢人称号的古发源地,并留下大量漢朝时期文物古迹,如拜将坛(劉邦拜韩信处)、漢台、栈道等。西漢武帝时期,城固人张骞出使西域,成为“丝绸之路”兴起的标志事件。

东漢末年政局动荡,巴郡少数民族起事,攻入漢中、三蜀。中平元年,五斗米道张修叛亂,响应黄巾軍,攻巴郡、入漢中,兵败归附刘焉熹平年间(172-178年)五斗米道在漢中传播。[8][9] 后来张鲁除掉张修,在此建立持续达近三十年的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权,后依附曹操

由于其入蜀门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在劉備入蜀后很快成为曹操和劉備激烈争夺的地区。后来劉備取胜,称“漢中王”,蜀漢即獲得此地,现今仍遗留有大量三国古迹,如武侯墓诸葛亮墓地)、沔縣武侯祠马超庙、定军山、虎头桥(魏延斩首之处)等。

诸葛亮去世后,汉中复由夺得,设梁州[10]。后魏灭,西晋政权建立。随着政局变动,汉中的归属也开始在政权更替中反复变更。先后归属西晋、东晋北魏西魏北周政权。

东汉以降

编辑

东汉以降,汉中郡曾先后称为汉宁郡、梁州、汉川郡山南西道兴元府汉中府、汉中道,而南郑之称,除在西魏废帝三年至大业年间(554-605年)一度改为光义县外,南郑之名一直为历代朝廷沿用[11]。西晋政权动荡后,归于成汉[12]桓温平定蜀地后,复设汉中郡,属梁州。下辖八县:南郑、蒲池、褒中、沔阳、城固、西乡、黄金、兴道。没过多久,被前秦征服。南北朝时为汉中郡,领南郑、汉阳[13]、城固三县。后周改汉中为汉川郡[10]

隋初,郡废州存。大业初年,州废,改为汉(中)川[14] 郡,统领八县:南郑、西、褒城、城固、兴势、西乡、黄金和难江[10]。隋大业八年,移县理郡西城南,临汉水嘉定十二年重筑。

唐宋元

编辑

初,改汉川郡曰梁州,开元中因梁、凉声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宝初年,又改为汉中郡。唐德宗兴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乱汉中,六月,叛乱平定后返长安,并以其年号改汉中为兴元府,领五县:南郑、褒城、城固、西、三泉,余地为金、洋、凤、兴四州[10]五代时期,先后成为前蜀后唐后蜀政权的领地。

北宋平後蜀,仍为兴元府,领南郑、城固、褒城、西四县[15],在熙宁五年(1072)成为利州路兴元府的治所。北宋时汉中商税收入仅次于开封成都府等地,居全国前列。今汉中的利州路、四川成都的益州路、四川三台的梓州路和重庆奉节的夔州路共同构成了“川峡四路”。南宋时成为边陲重镇,增设廉水一县。余地为沔、金、凤三州[10]。汉中也是宋金战争中的一个战场,将领吴玠取得了仙人关之战的胜利。

元代兴元路,隶属于陕西行省。

明清

编辑

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领两州:金、宁羌,统辖十四县:南郑城固西乡褒城略阳石泉汉阴平利洵阳紫阳白河,其中南郑为附郭[10]。知府费震在宋城基础上对汉中城进行重修,基本奠定了今天汉中城的格局。洪武四年,府治西设汉中御守千户所,十三年改为汉中卫,领左、右、中、前、后五所,隶属陕西都司[10]

明代琉璃照壁遗迹

明神宗第五子朱常浩受封瑞王藩于此地,并在城内建瑞王府(今儿童公园为遗址所在地)[16]。经过二十多年修建,瑞王府规模宏大,院落相连,楼台相望,亭阁错列。东连莲花池,南至西大街,西接北教场粮库,北抵城墙基,并将北城墙向北移二十步。面积约占当时汉中城三分之一。今石狮子坝为瑞王府大门,门前原有石狮两蹲而得名。今祥瑞巷为瑞王府前第一巷。太古石巷(莲湖路修建工程中废弃)原有一蹲太古石,为瑞王府花园装饰品。瑞王府前原有琉璃照壁(今石狮酒店处),1935年修路时拆除。现存琉璃照壁为瑞王在原府城基重新修葺而成,高6.45米,长13.6米,宽1.23米,位于伞铺街东端[17]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湖北河南进攻陕西,张献忠也配合夹击。起义军占领西安后,朱常浩南逃四川避难。留在汉中的豪华王府,被当地人拆除,一抢而空。康熙年间,王士祯《瑞王故宫曲》这样写道:“往日朱门帝子家,柴车一去即天涯。平台宾客今何处,零落小山丛桂花。”昔日瑞王府,今日留下莲花池及琉璃照壁 ,还有铸“飞天”、天龙”等图案古铜钟,现存古汉台,花园旁太古石,存于汉中市图书馆[17]

1863年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瑞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等率部西进,与清军交战,同年8月攻克汉中,杀南郑知县周蕃寿,后被清军镇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陕南被划为意大利传教区。光绪24年,意大利传教士郭西德神甫率20余名意大利人来到宁强(时名宁羌州)燕子砭传教并修建教堂。光绪26年(1900年),因灾情导致赈灾粮与当地乡约发生分配矛盾,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当地民众与教会发生激烈冲突,郭西德等教众被杀,引起外交事件。清廷在外交压力下处死了李朝栋、李荣栋等带头人,并枭首示众。案内涉举人、贡生等一律充军流放。宁羌州停止科举考试6科(18年)、赔偿白银五万两用于修建汉中天主教堂,并在燕子砭、宁强州府、汉中城区内各立一碑以做警示。史称燕子砭教案[18]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中華民國成立后,漢中地方由前清漢中府改稱漢中道,前清進士周沆任職漢中道道尹。國民政府時期,汉中成为入蜀交通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中日局势紧张后,成为战略物资的转移站,在战前物资人力以及故宫博物院文物转移入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前國立北平大學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在西安合校重组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2月,迁至汉中、城固等地,校本部设城固考院小学,更名为“國立西北大學”,办学地就在现在城固二中校园处,8月原北平师范大学独立设置,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5年后迁至兰州,而国立西北大学则迁回西安复校。中日戰爭期间,汉中属于第五战区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汉中尚属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中,1949年12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兵团中路部队进入区内,至1950年,新政府全面控制区内管辖权。此后,交通建设、政权巩固措施开始实行(扫清土匪和地方势力、驱逐海外传教士土地改革等)。

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饥荒”时期汉中受到很大影响,1959年春,农村农民生活困难,缺粮现象严重,至该年4月,中共汉中地委《关于病饿死人及有关情况的报告》中反映,全区纯属饿死、饿病致死者10人,因缺粮外出谋生者88人,浮肿(或乾腫、黄肿)病者2,730人,其中死亡228人(官方数据,但在此后民间记录和档案中显示,数据远不止此)[19]。 “三年困难时期”,汉中确切死亡人数、饿病致死人数,至今未有明确统计数字。1964年的社教运动中,1万余人遭到批斗,自杀182起。后来定性为运动扩大打击面,多数为错案,被平反纠正。

三线建设时期位于南郑县小南海镇的202厂(南峰机械厂),2021年时拍摄,已经完全废弃。曾承担霹雳二型导弹的生产任务

三线建设”开始后,汉中成为重点建设地区。1965年2月20日,国防工办主任罗瑞卿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了三线建设布局,提出了《关于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汉中地区处于战略纵深带,山川交错,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力资源充足,是国防工业建设的良好基地”。布局方案中明确指出: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工业骨干项目。同年3月21日,报告获得通过。此后,从1965年到1969年,对汉中进行了多次选厂布点和筹建工作,1964年10月28日,〇一二基地正式成立,并列为“四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后,军工企业逐步撤出山区[20]。同时机械工业部下属核工业405厂在区内开始建设,后属核工业部,今属中核集团中核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

1966年开始,机械工业部所属汉江机床厂汉川机床厂、汉江工具厂、汉江铸锻件厂开始在区内建设。文革开始后,1967年解放军8318部队和汉中军分区奉命介入,支持群众“革命”。2月,两大造反派组织形成——“汉中统临矿指挥部”(简称“统派”)和“汉中联新革命造反总指挥部”(简称“联新派”)。此后开始不断械斗和武斗,冲击市政设施、公安系统,正常工作生活陷入全面瘫痪。“破四旧”时期,大量古迹遭到破坏,城墙遭到拆毁、钟楼在武斗中被彻底摧毁,汉台等遗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和人为破坏,此后遗留的大多数古迹,都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重新修建或在原址基础上翻新而来。1968年,军队介入,武斗和“革命狂热”逐渐被遏制[21]

1986年,中国有记录的第一例“安乐死”出现在汉中市传染病医院(现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蒲连升因为他人实施安乐死手术(复方冬眠灵175毫克),被控谋杀,1986年7月3日立案。1991年5月17日,经过了6年的漫长审理后,汉中市人民法院判决原告无罪释放[22], 与此同时引发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23]

汉中北部夜景,2009年春

2003年5月27日,汉中市人大副主任张云亭在汉江边遇刺身亡,同行女伴受伤[24]。但公开发表的新闻均未说明该主任为何携女伴在江边出行,该女性公务员身份及两人关系一时在坊间成为茶余饭后笑谈,该案例也成为该级别公务员大陆遇刺第一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汉中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25]。2009年入春后,境内大规模爆发狂犬疫情,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数千人次受到狂犬攻击[26]。但随后政府对辖区内犬只的大规模扑杀引发了舆论的争议[27]

地理概况

编辑

地形

编辑
NASA卫星图上的汉中盆地

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总面积27,246 km²[28]。其间由汉江冲积形成汉中盆地。属凉亚热带气候。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海拔601-8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土壤贫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间,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

汉中盆地南北长约37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占汉中地区总面积的1.9%,可耕地303200,其中以水田为主。汉中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

汉中天坑群

编辑

2016年,地质人员在汉中发现了由49个天坑组成的4个天坑群,从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结合地带,自西向东蜿蜒2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宁强、南郑、西乡和镇巴四个县[29]

水文

编辑
秦岭南麓的褒河水库

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

汉江水系

编辑

汉江,又名汉水,境内部分古称沔水,为长江最大一级支流。汉中位于汉江上游,流域范围北起秦岭,南达米仓山,西接嘉陵江流域,东至子午河茶镇褚河一带,汉江也是秦岭与巴山的分界线。汉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区、南郑、城固、洋县和西乡县境,横贯汉中盆地,是区内水系网络的骨架。

嘉陵江水系

编辑

分布在区内西部和西南部。干流自北向南,纵贯略阳、宁强两县,为过境大河。流域狭长。

气候

编辑

气温及降水

编辑

区内气温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此外,本区年平均及各月地温与气温分布形势基本一致,差值不大。以下图表以汉中市区平坝数据为准:

汉中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20.3
(68.5)
21.9
(71.4)
29.4
(84.9)
32.5
(90.5)
36.1
(97.0)
37.0
(98.6)
38.4
(101.1)
38.0
(100.4)
36.8
(98.2)
31.4
(88.5)
24.8
(76.6)
18.2
(64.8)
38.4
(101.1)
平均高温 °C(°F)7.1
(44.8)
10.0
(50.0)
14.9
(58.8)
21.2
(70.2)
25.8
(78.4)
28.5
(83.3)
30.1
(86.2)
29.6
(85.3)
24.6
(76.3)
19.1
(66.4)
13.2
(55.8)
7.8
(46.0)
19.3
(66.8)
日均气温 °C(°F)2.8
(37.0)
5.5
(41.9)
9.8
(49.6)
15.5
(59.9)
20.1
(68.2)
23.6
(74.5)
25.6
(78.1)
25.0
(77.0)
20.4
(68.7)
15.0
(59.0)
8.9
(48.0)
3.8
(38.8)
14.7
(58.4)
平均低温 °C(°F)−0.2
(31.6)
2.2
(36.0)
6.0
(42.8)
11.1
(52.0)
15.7
(60.3)
19.7
(67.5)
22.1
(71.8)
21.5
(70.7)
17.4
(63.3)
12.2
(54.0)
6.0
(42.8)
0.9
(33.6)
11.2
(52.2)
历史最低温 °C(°F)−10.1
(13.8)
−8.4
(16.9)
−4.8
(23.4)
−1.1
(30.0)
5.7
(42.3)
10.0
(50.0)
15.1
(59.2)
14.1
(57.4)
7.9
(46.2)
−1.3
(29.7)
−3.9
(25.0)
−10.0
(14.0)
−10.1
(13.8)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7.4
(0.29)
12.0
(0.47)
27.5
(1.08)
50.2
(1.98)
88.7
(3.49)
95.0
(3.74)
163.0
(6.42)
138.8
(5.46)
141.4
(5.57)
73.2
(2.88)
31.0
(1.22)
9.7
(0.38)
837.9
(32.98)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5.25.59.110.511.712.513.811.113.112.48.05.0117.9
平均相對濕度(%)80757474747680808485858379
月均日照時數87.786.1105.6153.7174.3177.2193.5204.2122.0100.982.581.51,569.2
可照百分比28282940414145503329262635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30][31]

漢中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湿空气,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孟加拉湾水汽沿西南低涡下部的西南季风北上,经西藏云南及四川西北部到达本区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随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东南气流输入本区上空。冬季,受极地大陆冷气团(主要是蒙古高压)控制,多西北季风,形成低溫少雨的天气。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多雨,气候湿润。地面植被水库、河流、田园等所蒸发于空间的水汽参与降水甚微。

来自西南、东南的暖湿气流受巴山、秦岭阻隔,使得区内雨量充沛,但由于两山位于西南气流的路径上,由于中低层云系的水汽系统辐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响,使本区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700毫米之间。其中南部米仓山最为丰富,成为陕西之冠。

湿度

编辑

整个汉中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态势,基本呈南大北小。汉江平坝、巴山山地70-80%;秦岭山地73%。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较大。9、10月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个月汉江平坝、巴山山地为75-80%;秦岭山地58-66%。

区内年均平均风速介于1-2.5米/秒之间。鲜见大风天,年均不到2天,周边郊县则有不同。

生物

编辑

秦巴山区多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截止1995年10月,已发现汉中地区境内有2942种植物,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藻类,计7门、282科、1160属植物。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属、2564种,分别占到全国科(166/291)的57%、属(958/2940)的32.6%、种(2564/24300)的10.6%。[32]

朱鹮已经成为汉中的城市象征

汉中地区位于古北界动物区系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交汇处,南北动物兼有,动物种群组成丰富。其间生存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中國大鲵(娃娃鱼)等。

汉中地区野生脊椎动物计有:鸟类335种,属17目、51科,其中留鸟155种,夏候鸟91种,冬候鸟28种,旅鸟61种;哺乳动物137种,属7目、27科;两栖类动物24种,属2目、7科;爬行类37种,属3目、9科;鱼类109种,属6目、15科。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编辑
汉中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汉中市委员会

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汉中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汉中市委员会
职务书记主任市长主席
姓名张烨[33]杨记明[34]王建平[35]蔡煜东[36]
民族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陕西省勉县四川省通江县黑龙江省绥化市
出生日期1972年8月(51歲)1968年11月(55歲)1972年10月(51歲)1970年8月(53歲)
就任日期2023年3月2022年3月2023年3月2022年3月

主政官员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汉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9个

汉中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37]区划名称汉语拼音面积[註 1][38]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39]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邮政编码乡级行政区划[40]
街道办事处
610700汉中市Hànzhōng Shì27,096.433,211,462汉台区72300025152
610702汉台区Hàntái Qū549.07618,204中山街街道72300087
610703南郑区Nánzhèng Qū2,809.04466,244汉山街道723100220
610722城固县Chénggù Xiàn2,213.37442,035博望街道723200215
610723洋县Yáng Xiàn3,195.81345,354洋州街道723300315
610724西乡县Xīxiāng Xiàn3,253.19321,535城北街道723500215
610725勉县Miǎn Xiàn2,386.34344,935勉阳街道724200117
610726宁强县Níngqiáng Xiàn3,260.31256,373汉源街道724400216
610727略阳县Luèyáng Xiàn2,822.90143,989兴州街道724300215
610728镇巴县Zhènbā Xiàn3,382.79210,871泾洋街道723600119
610729留坝县Liúbà Xiàn1,956.7735,325紫柏街道72410017
610730佛坪县Fópíng Xiàn1,266.8426,597袁家庄街道72340016
注:汉台区数字包含汉中经济开发区所辖鑫源街道。

人口

编辑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211462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204734人,下降5.99%,年平均增长率为-0.6%[41]。其中,男性人口为1619717人,占50.4%;女性人口为1591745人,占49.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76[42]。0-14岁人口为516563人,占16.1%;15-64岁人口为2126089人,占66.2%;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8810人,占17.7%[43]

民族

编辑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199,148人,占99.6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14人,占0.3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202,414人,下降5.9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320人,下降15.8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4个百分点。

经济

编辑

工业

编辑

区内大型工业均以国防工业衍化而来。飞机工业也是汉中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飞集团),所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经国家批准于1969年开始建设的中国唯一研制、生产大、中型民用运输机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现有总资产30亿元,职工近万人[44]。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第三工业机械部所属〇一二基地)位于区内,为大型运输机制造基地[45]。2009年,中国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46],汉中陕飞集团与哈尔滨哈飞集团、西安西飞集团沈阳沈飞集团和成都成飞集团並肩成为“大飞机”五大主制造商,主要负责形成“大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能力[47][48]。此外,中核工业集团所属405厂也位于区内,从事浓缩生产。

有色冶金工业是汉中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05年,汉中的有色冶金工业发展到49家,占重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4%,其中采矿业31家,冶炼及加工业18家,分别占重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9%、7.5%。有色冶金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78亿元,占重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2亿元,占重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0.9%;实现利税1.52亿元,占重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14.7%[49]。2009年,汉中市钢铁企业正式进行重组,由汉中市国资委汉中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各出资2亿元,注册成立汉中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组建了汉中钢铁集团管理委员会负责重组工作[50]

农业

编辑

由于区位限制,区内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作物以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域农作物为主,水稻小麦玉米均有种植,菌类和中草药种植为特色,兼有部分果品种植。汉中市可耕种面积为20.09万公顷,非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2006年,农民创造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4.79亿元,粮食总产量116.89万吨,油料14.50万吨,蔬菜120.66万吨,水果19.29万吨,茶叶7450吨,中药材10.06万吨[51]

汉中的樱桃生产地发展面积为3平方公里,是中国三大樱桃产地之一,以樱桃沟为主产地。其樱桃品种以中国酸水樱桃为主,樱桃沟连片种植樱桃12300亩,年产樱桃3600多吨,农业年收入960多万元。2008年,樱桃沟吸引游客41万,旅游综合收入达2494.8万元[52]

汉中市也是中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自2000年起,汉中市茶产业得到显著发展及成效。茶园面积从1987年的13.06万亩发展到2008年的60多万亩,增长4.2倍;产量从2992吨提高到8367吨,增长2.8倍;产值达到4.8亿元,成为汉中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53]。2009年,汉中市对全市8个产茶县的20余个茶叶品牌进行整合,统一为“汉中仙毫[54],并在汉中举办“2009中国·汉中茶叶节樱桃节”[52]

旅游业

编辑
汉中市汉水两岸夜景全景图

汉中市坐拥汉水,一江两岸景色秀美,文物名胜众多,旅游业较为发达。

汉中市自2010年以来,每年召开“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55]當地有天漢長街。[56]

商业

编辑
汉中东南天际线,2009年春
汉中北部天际线,2009年春
  • 基础设施较差,后来市政府对汉台区建设力度加大,并改善各县际公路,整体变化很大[57],其他县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仍待继续建设[58]
  • 旅游可下榻宾馆较多,四星级宾馆有金宏大酒店、邮政大酒店、红叶大酒店,三星级有田园酒店、石狮酒店等;
  • 出租车公交车系统在汉台区较为方便,各县区也有出租车、公交车、三轮摩托车可供选择;
  • 汉台区购物商场有吾悦广场、世纪阳光、星光百货、万邦时代广场等。大型超市有晶众家乐购物广场、华润万家超市等。主要小商品商业街在北大街,批发业集中于虎桥路运达批发市场。

交通

编辑
汉中火车站
西汉高速公路
汉中城固机场
汉中龙岗大桥,连接城市西侧汉江两岸

古代交通

编辑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李白[59]

古栈道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后来人们把越秦岭翻巴山、连接西安、汉中、广元、成都的古道称“蜀道[60][61]

距今约3500年,由商代诸侯国“方”(又称“巴方”)的巴人在夏末商初时开通,由古巴国的今巴中出发,越米仓山北达陕西古梁州,延伸到汉中,称之为“米仓古道”,是石牛道未开通之前唯一的一条川陕通道,名曰“巴岭路[62],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道[63]

汉代,由汉中至关中的栈道计有故道褒斜道骆道子午道;由汉中到四川的栈道有金牛道米仓道;由汉中到甘肃的栈道有白水道[64]。共有栈道六条,这些栈道中以兴修于西汉中叶的褒斜道最为有名,其由褒河之谷(今陕西汉中附近)入斜水之谷(今陕西眉县境内)[65][66]

现代交通

编辑

1931年后,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建设委员会公路处副处长赵祖康,后逐渐升迁至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赵祖康主持抢修了多条军用公路,包括负责修建了西兰公路(西安兰州)后、立即修建西汉公路(西安至汉中)。

文化

编辑

文物古迹

编辑
汉中武侯祠内的匾额(多为清代)
古汉台望江楼

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

拜将坛广场及韩信塑像

地方遺址及古跡:

  • 古城墙遗址(翻新而来,民主街与西环路交汇处)
  • 明瑞王府遗址(儿童公园及伞铺街照壁遗存)
  • 拜将坛(相传为刘邦拜韩信大将处)
  • 虎头桥遺址
  • 饮马池
  • 武侯祠(勉县境内)
  • 定军山古战场(勉县境内)

名人

编辑

风土人情

编辑
面皮,汉中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为大米磨粉水蒸而成,搭配豆芽或黄瓜条,配以酱油、醋、味精和油泼辣椒制成
  • 汉中地处中国南北交界之处,与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为秦岭山脉相隔,是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更接近于西南地区,尤其受四川影响较大,与秦岭北部的关中地区有很大差异;民族有土族党项为主。在位于大巴山脚下的镇巴县青水乡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聚集地,史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姓苗民从贵州遵义逃荒到镇巴县青水乡海拔1600米的大楮、仁和村,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境内有苗族42户255人,主要居住在该乡大楮、仁和等偏僻山区。
  • 汉中号称“小江南”。
  • 汉中饮食同时兼有米食面食,以米食为主,地方小吃以麻辣味为主,有面皮、粉皮、菜豆腐、麻辣火锅、罐罐鸡、核桃馍、油茶、槟豆凉粉、烧烤等。
汉中年画-门神

特产

编辑

汉中仙毫、汉中附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教育

编辑

高等教育

编辑
  • 陕西理工大学(由原“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2002年合并而成,现分别为南北校区。)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职业院校,由原“汉中教育学院”、“汉中农业学校”、“汉中市卫生学校”、“汉中师范学校”和“汉中财经学校”合并而成)
  •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科职业院校,原名陕南航空职工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82年6月的O一二基地工学院。1989年经教育部备案,原航空工业部批准更名为陕南航空职工大学。2003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改制为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中等教育

编辑
  • 汉中中学(历史上的汉南书院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陕南地区一所书塾性质的官办学校,今天的汉中中学建立在原址基础上。另外有一所新建的陕南书院,则与前者并无关联)
  • 漢中市龍崗學校(是汉中市教育局、南郑县人民政府扶持,陕西艺苑集团投资2.76亿元修建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现代化、寄宿制、自称“优质品牌学校”,位于汉中市“一江两岸”的城市南区。)

友好城市

编辑

宗教、祭祀场所

编辑
道教与佛教
宗教政府批准活动场所及地址批准开放时间

(始于)

未开放教点信徒人数(约)信众人数(约)備註
道教天台山(武乡镇石堰村)
文公祠(东关磨子桥)
1986年
1994年
老君观 北海观 五郎观 东岳庙 青龙观5003500
佛教万寿寺(市西郊三里店村)
宝峰寺(武乡镇共力村)
1992年
1986年
塔庙 金山寺 观音寺 观桂寺10005000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宗教政府批准活动场所及地址批准开放时间

(始于)

未开放教点信教人数備註
天主教(详见:天主教漢中教區天主教教堂(友爱路)
周家湾堂(七里乡周家湾村)
余王村堂(望江乡)
1980年
1992年
1990年
刘家营堂 铺镇堂2800
基督教(新教)汉中市礼拜堂(友爱路)
河东店礼拜堂(河东店)
阎营活动点(龙江乡
1980年
1984年
1984年
铺镇3200
伊斯兰教团结清真寺(东关北四巷)
仙隐清真寺(石马坡)
铺镇清真寺(铺镇联丰村)
1981年
1990年
1984年
原寺内清真寺3500区内伊斯兰教徒主要分为三派:一是格底木,又称老教,源于元明清以来迁入。二是伊合也瓦力,又称新教、尊经派,是清末、民国以来在对老教有所改革的基础上形成。三是卡迪林耶支系,此派是康熙年间由西乡鹿龄寺祁静一创建,教徒主要分布在西乡。[70]

注释

编辑
  1. ^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郦道元. 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 [2009年1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 (中文). 
  2. ^ 陈显远、唐孟杰. 汉中地区志,第四册,卷三十六,. 三秦出版社. 2005年8月: 2161–2162. ISBN 7-80628-957-7 (中文(简体)). 
  3. ^ 司马迁. 史记.六国年表. [2009年1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7) (中文). 左庶长城南郑 
  4. ^ 宋杰.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4-7633-7. 
  5. ^ 司马迁. 史记 卷05 秦本纪.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6. ^ 司马迁. 史记 卷027.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中文). 
  7. ^ 胡阿祥. 劉邦漢国号考原. 史学月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中文(简体)). 
  8. ^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五十八. [201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中文). 
  9. ^ 裴松之、陈寿. 三国志 魏书 张鲁传(裴松之注) (中文).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赵廷瑞; 马理 吕柟. 陕西通志. 三秦出版社. 明代: 320 (中文(简体)). 
  11. ^ 周建民 李星. 汉中文史第十辑. 汉中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2年: 103 (中文(简体)). 
  12. ^ 李吉甫.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二. 唐代 (中文(繁體)). 
  13. ^ 《魏书·地形志》中作汉阴
  14. ^ 《隋书·地理志》
  15. ^ 宋史地理志
  16. ^ 张廷玉等 (编). 卷42 地理志. 明史 (中文). 万历二十九年,建瑞王府于南郑 
  17. ^ 17.0 17.1 方孝文. 瑞王府与莲花池. 汉中日报. 2007年 (中文(简体)). 
  18. ^ 李志. “庚子教难”初探. 光明日报. 2000-09-29 [2023-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6) (中文(简体)). 
  19. ^ 援引《汉中地区志》第四册,2221页,2005年版,编者按注明,由于数字不全,实际情况远不只此。
  20. ^ 周建民 龚承宗. 汉中文史第十辑. 汉中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2年: 17–18 (中文(简体)). 
  21. ^ 陈显远 唐孟杰. 《汉中地区志》四册 卷三十六 大事记. 三秦出版社. 2005年: 2231 (中文(简体)). 
  22. ^ 郭景元.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年5月: 57. ISBN 7502340599 (中文(简体)). 
  23. ^ “离地七寸”. 中国安乐死备忘录. 南方网. [2008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7) (中文(简体)). 
  24. ^ 梁娟 王利. 陕西汉中一人大副主任在汉江边遇害. 新华网. [200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7) (中文(简体)). 
  25. ^ 胡毅. 汉中为汶川地震重灾区 36人死亡近500人受伤. 西安晚报. 2008年5月15日 [200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1) (中文(简体)). 
  26. ^ 李彪. 汉中12人因狂犬病死亡 数据显示病毒危害性增大. 华商报. 2009-06-13 [200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6) (中文(简体)). 
  27. ^ 汉中杀狗之争. 凤凰网转自华商报. 2009年6月11日 [200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中文(简体)). 
  28. ^ 汉中市. 行政区划网. 1985年由陕西省民政厅、测绘局公布 [2009年2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0) (中文(简体)). 
  29. ^ 陕西汉中:发现罕见大规模天坑群 最大口径达520米. 中央电视台. 2016-11-25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30.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国气象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31.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32. ^ 王民柱. 汉中植物名录.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5月 (中文(简体)). 
  33. ^ 张烨任汉中市委书记 王建平任市委副书记. 中国经济网.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34. ^ 汉中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历 杨记明当选主任. 中国经济网.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35. ^ 王建平任汉中市代市长 张烨辞去市长职务. 中国经济网.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36. ^ 汉中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 蔡煜东当选主席. 中国经济网.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3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38. ^ 《汉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PDF). 汉中市国土资源局.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4-23). 
  39. ^ 汉中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21-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4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41. ^ 汉中市统计局. 汉中市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2021-05-2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42. ^ 汉中市统计局. 汉中市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2021-05-2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43. ^ 汉中市统计局. 汉中市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四号). 2021-05-23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44. ^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学会. 2019-08-12 [201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简体)). 
  45. ^ 陕飞宣传部. 走进陕飞/今日概况. 陕飞集团. [200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5) (中文(简体)). 
  46. ^ 国务院. 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 中国国务院. 2007年9月16日 [200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中文(简体)). 
  47. ^ 哈飞集团等成为大飞机5大主制造商. 中评电讯. 2008-06-04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简体)). 
  48. ^ 王彬 张璐. 西飞及陕飞成为大飞机项目主要制造商. 阿荣旗人民政府. 2008年6月4日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8日) (中文(简体)). 
  49. ^ 李卫国. 迅速崛起的汉中有色冶金工业. 汉中统计局. 2007年9月3日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7月19日) (中文(简体)). 
  50. ^ 王宪. 汉中市钢铁企业日前正式进行重组. 中国钢铁产业网. 2009-05-27 [2009-06-15]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51. ^ 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绿色汉中. 汉中市统计局. 2007年12月24日 [2009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1日) (中文(简体)). 
  52. ^ 52.0 52.1 刘振华. 2009中国·汉中茶叶节樱桃节将在西乡举行. 西部网. 2009-04-14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1) (中文(简体)). 
  53. ^ 刘秋梅 黎志宇 黄莲. 汉中农业:特色+绿色. 贺州日报. 2009-06-05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7) (中文(简体)). 
  54. ^ 黎德华 徐秦生. 汉中市对茶叶品牌统一整合为“汉中仙毫”. 陕西日报. 2009-04-10 [200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4) (中文(简体)). 
  55. ^ 2013汉中油菜花节本月开幕 部分景点将免费开放.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7). 
  56. ^ 漢中2022“漢風年·老家過”新春文化活動啟動暨天漢長街全面開放.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57. ^ 汉中市汉台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09-13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58. ^ 关于汉中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2-07-25 [202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59. ^ 李白. 蜀道难. wikisource.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中文(简体)). 
  60. ^ 《地名大辞典》、《汉中地区名胜古迹》载:“濂水源出陕西南郑县南巴岭山之邓家垭,北流,经黄官岭、廉水县、新集、高台、郭滩至石拱桥的中咀汇入汉江”。
  61. ^ 《南江县志》:“隋大业三年,因此道交通便利,难江(今南江)划属汉川郡(今汉中)。”
  62. ^ 辞海·历史地理》:“米仓古道自陕西汉中县南、循汉水支流濂水谷道和嘉陵江支流巴江谷道到达四川巴中地区”
  63. ^ 朱仕珍. 米仓古道,我国最早的国道. 巴中网. 2009-06-07 [2009-06-09]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64. ^ 汉中政府网. 汉中上下五千年. CCTV. 2009年4月20日 [2009年6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22日) (中文(简体)). 
  65. ^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
  66. ^ 北魏《石门铭》:“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万师百人共成其事。”
  67. ^ 漢中. 中華文化遺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7). 
  68. ^ 《汉中地区志》,2005年版
  69. ^ 友好城市. 汉中市外事侨务网. 2006-04-10 [200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中文(简体)). 
  70. ^ 1995年数据,王建法、郭鹏、刘宝林. 《汉中地区志》第四册 第三十一卷. 三秦出版社. 2005年: 1897–1909. ISBN 7-80628-957-7 (中文(简体)). 

深入阅读

编辑
  • 《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王德基等,1941年。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