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墙

隋朝起,钱塘江下游西岸至西湖一带成为级以上行政区(杭州余杭郡临安府杭州路杭州府)治所的所在地。围绕州/郡/府治,历代相继建筑城墙用以守御,是为杭州城墙,或称州城、府城。吴越国以来的杭州城垣圈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今日杭州市主城区市中心即大致在古城垣范围内。20世纪初至50年代,杭州城墙基本拆除,目前只留一座鳳山水門、少量遗迹;另外2008年重建了慶春門、城楼和城墙,並辟为杭州古城墙陈列馆

凤山门,盖洛摄于1909年

隋唐 编辑

餘杭形勝四方無,州傍青山縣枕湖。
——白居易《餘杭形勝》[1]

隋朝开皇九年(590年),始设置杭州,州治在余杭县治(今老余杭)。次年,州治迁至钱唐县治。次年,在平定江南高智慧等人叛乱时,杨素下令将州治移至县境内柳浦以西,并依凤凰山建筑州城。[2]柳浦为钱塘江西岸的重要渡口,即今浙江第一码头[3]:11隋朝州城沿用至唐朝[2]

对于隋唐杭州城墙的范围,存在两类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隋唐杭州城为一座完整城郭,杭州州治和钱唐县治都在城内,并详细考证城墙西南界为柳浦以西、凤凰山麓,东界接近今中河,北界至西湖北岸的霍山(宝石山北侧的低矮小山)。另一派认为隋唐杭州州城和钱唐县城分离,州城在柳浦以西、凤凰山麓,县城在西湖之东北,均为规模不大的子城,只包纳官署、军队等,普通百姓则不在城墙以内居住。[4]:250-253,263,268

吴越 编辑

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杭州罗城记》[2]

唐末,钱镠担任镇海军节度使时,将治所从润州移至杭州。之后建立吴越国,以杭州为国都。杭州自此成为州/路/府以上级行政区之治所所在地。[5][6]为护卫地位愈发重要的杭州,钱镠曾多次扩建城墙。大顺元年(890年)闰九月,在子城的南北两侧扩建夹城。击败孙儒入侵后,钱镠意识到子城不足以守卫百姓,保护商业,因此于景福二年(893年)七月修筑罗城。完整的杭州城郭至迟在此时建成。此时的杭州城墙南北长,东西窄,有“腰鼓城”之称。钱镠命罗隐执笔写作《杭州罗城记》,记载这两次扩建的经过。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八月,钱镠令人建设钱塘江捍海塘,同时重修受潮水侵襲的東南段城墻。[2]此时城墙东界从今中河推进至今东河。[3]:22吴越宝大元年(924年),又开慈云岭,扩张西南界,设立西关,后来雷峰塔初建时即称为“西关砖塔”。[7]:88[8]:155

两宋 编辑

《咸淳临安志》京城圖

北宋,杭州城墙范围较吴越国时内缩,吴越西关门、北关门等城门均废弃。[9][2]南宋宋高宗南渡,驻跸杭州,升为临安府,作为名义上的行在所和事实上的都城。南宋临安城墙范围大致为:北界为今环城北路运河沿线,西界为西湖东岸一带、凤凰山西麓、将台山西麓,南界为将台山南麓、包家山,东界为今东河一线。[9]以子城作为宫城,偏居城内西南凤凰山一带。城中平地、山地各半。[3]:33城门十三座:城东的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城西的钱湖门、清波门、丰豫门、钱塘门,城南的嘉会门,城北的馀杭门。除便门、东青门、艮山门外均有瓮城。又有水门五座,分别是保安门、南水门、北水门、天宗门、馀杭门。[2]

南宋临安城墙较之过去并未有大规模的扩建,可能是由于扩建城墙会被解读为甘愿长居南方、不愿北伐。仅在绍兴十三年(1143年),由于宫城偏居城南,而朝臣上朝按规定要从宫城南门入宫,每天都要先从东南城门出城,沿城外道路行走至南城门再进城,十分不便,故提议扩建城墙。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扩建东南城墙,将上朝道路纳入城内。[10]:88-89[9]

元明清 编辑

浙江省垣坊巷全圖,同治六年(1867年)绘

元朝禁止各地修建城墙,杭州城墻逐漸倾塌。元末,张士诚割据江南,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重筑杭州城墙。其南界向内缩进,直至万松岭,凤凰山被截在城外;东界则向外扩展,由今东河变为今贴沙河;北界和西界仍为今环城北路和西湖东岸一线。两朝在此基础上有过多次修缮,如开城门、修城楼等,但城廓范围均未改变,一直维持到近代。[2]顺治七年(1650年),在城内西侧建筑八旗驻防城[11]

元末杭州城墙有城门十三座,其中数座另辟有水门。明朝省去城北的天宗门和北新门,城西的钱湖门,只留十座城门,一直沿用到近代。[2]中华民国初年杭州民间曲艺唱段《杭州十城门景致》将十城门名称连为四句唱词:“北关坝子正阳门,螺蛳延过草桥门。候潮听得清波响,涌金钱塘共太平。”[3]:65

明清杭州城门[2][12]:24
元末城门名明城门名清城门名俗名水门方位民谣解释
和宁门凤山门凤山门正阳门正阳门外跑马儿出此门至凤凰山骑马、踏青
清波门清波门清波门暗门西南清波门外柴担儿上泗(今转塘双浦一带)柴炭从此门入
丰豫门涌金门涌金门西涌金门外划船儿出此门去往西湖游船码头
钱塘门钱塘门钱塘门九曲城西北钱塘门外香篮儿出此门去往灵隐寺进香
馀杭门武林门武林门北关门
百官门
百官门外鱼担儿卖鱼桥一带鱼产经运河从此门入
艮山门艮山门艮山门坝子门东北坝子门外丝篮儿门内下城一带多纺织作坊,蚕丝等材料从此门入
东青门庆春门庆春门太平门
在庆春、清泰之间
东北太平门外粪担儿农民进城倒粪多从此门入
崇新门清泰门清泰门螺蛳门螺蛳门外盐担儿乔司海宁一带多盐场,盐贩从此门入
新门永昌门望江门草桥门东南草桥门外菜担儿门外一带多种植蔬菜,菜贩从此门入
候潮门候潮门候潮门
在候潮、望江之间
东南候潮门外酒坛儿绍兴老酒西兴渡钱塘江后从此门入

拆除、保护与纪念 编辑

光绪年间,为造沪杭铁路杭州站,拆去清泰门一带部分城墙。辛亥革命后,“惟以城门梗隔,游人往返不便”,因此城西靠近西湖的西城墙南段及涌金门、清波门、钱塘门被首先拆除[13],修筑湖滨路南山路,使西湖与杭城融合为一体。之后又拆除武林门,南城墙及凤山门。1950年代,拆除西城墙北段,北城墙,东城墙及艮山门、庆春门、清泰门、望江门、候潮门,修筑环城西路、环城北路和环城东路。杭州城墙现存只有一座凤山水门,以及万松岭、云居山一带山地的南城墙西段部分遗址。[3]:64十座城门均已不存,名字沿用为片区名称。[14]:906-913

20世纪80年代疏浚中河、东河时,凤山水门得到保护,修复了水门周围和顶部的少量城墙。[15]:47-482013年和2014年,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先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世界遗产[17][18]

2008年,在西湖边六公园发现了南宋钱塘门遗址,并进行考古发掘,经过保护后对外开放参观。[19]钱塘门遗址于2011年作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成为世界遗产[20]

1994年,在明清十座城门原址处树立古城门碑纪念。[3]:652008年,在明清庆春门旧址处重建城门、城楼和城墙,辟为杭州古城墙陈列馆。[21]

图片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郑澐. 乾隆杭州府志·卷四·城池. 
  3. ^ 3.0 3.1 3.2 3.3 3.4 3.5 阙维民. 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7-213-02086-2. 
  4. ^ 陈志坚. 杭州初史论稿.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0. ISBN 7-80758-382-7. 
  5. ^ 薛居正.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 
  6. ^ 歐陽修.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吳越世家. 
  7. ^ 阮元. 两浙金石志.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1824]. ISBN 978-7-80715-857-8. 
  8. ^ 陈平(主编).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153-3952-8. 
  9. ^ 9.0 9.1 9.2 郎旭峰. 南宋临安城城垣若干问题研究. 东方博物. 2015, (03): 23-31. 
  10. ^ 陈志坚. 州枕青山县枕湖:杭州城址变迁史话.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5. ISBN 7-80758-942-6. 
  11. ^ 马协弟. 清代满城考. 魏福祥,张佳生 (编). 民族研究论集 第1辑.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2: 123-131. ISBN 7-80527-271-9. 
  12. ^ 浙江民俗学会. 浙江风俗简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CSBN 11103·166. 
  13. ^ 杨早. 民国拆城运动. 文摘报. 2019-01-08 [2023-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2). 
  14. ^ 杭州市民政局; 杭州市地名委员会(编). 杭州市地名志.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3. ISBN 7-80758-721-0. 
  15. ^ 杜正贤(主编). 杭州中山路.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13-03728-3. 
  16.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03-05 [2020-05-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2). 
  17. ^ The Grand Canal. UNESCO.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1) (英语). 
  18. ^ The Grand Canal - maps of inscribed property. UNESCO. [202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英语). 
  19. ^ 杜正贤. 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325-8256-3. 
  20. ^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 Map of inscribed property. UNESCO.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英语). 
  21. ^ 杭州古城墙陈列馆昨开馆. 杭州日报 (杭州). 2008-02-05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8). 

参见 编辑

进一步阅读 编辑

杭州城门
北关坝子正阳门
螺蛳延过草桥门
候潮听得清波响,
涌金钱塘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