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縣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下轄的縣
(重定向自同安县

同安县,雅称银同。旧县名。辖域包括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厦门市大部[3]漳州市角美镇东部[4]以及中華民國管轄的金门县大部[5]

同安縣
漢字 同安縣
白話字 Tâng-oaⁿ-koāiⁿ [1]
臺羅拼音Tâng-uann-kuāinn [2]
閩南拼音Dángnuā Guân

县名由来 编辑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时,东南沿海社会秩序仍不够安定,故当时县名多寓有「平安」之意,如南安惠安等,而同安一地因古称「大同」,境内有座梅山,古名「同山」,遂将「同」字与「安」字结合,设同安县[6]

而「银同」之称则来自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所建于大轮山下的同安城,该城东西长,南北窄,形似银锭,遂名银同;该城又有「铜鱼城」之称,其名来自城南东溪溪底有三块因长年溪水浸染成古铜色的鱼形巨石[6]

历史沿革 编辑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分建安郡地設晋安郡,同年又分晋安郡地置同安县,但不久又裁撤併回晋安郡[6]开皇九年(589年),天下废,置南安县,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地区)。

闽州南安县 编辑

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闽州

建安郡、建州之南安县 编辑

大业三年(607年),改闽州为建安郡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建州(治所在今福州地区)。武德四年(621年),建州移治建安县(治所在今建瓯地区)。

丰州、泉州、武荣州之南安县 编辑

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置丰州(治所在今泉州南安市丰州镇),南安县属丰州。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销,南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地区)。嗣圣元年(684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在今泉州南安市丰州镇),寻即撤销[7],南安县还隶泉州

武周聖曆二年(699年),复置武荣州,南安县还隶武荣州。聖曆三年(700年),再废武荣州,南安县还隶泉州。同年,久视元年(700年),三置武荣州(治所在今泉州市鲤城区),南安县还隶武荣州。

泉州南安县 编辑

景云二年(711年),将州治在今福州市区的泉州更名为闽州,同时将武荣州更名为泉州,南安县还隶泉州。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设置大同场,粗定后来的同安县域[6]

泉州同安县 编辑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鈞称帝建闽国,将南安县大同场升为同安县,此后沿设[6]清源军、平海军、泉州。

泉州路同安县 编辑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路。

泉州府同安县 编辑

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同安属之。清兵入関之后,曾屠城四日,同安县军民死难五万多人。同安县教谕陈鼎自縊殉国,其子陈永华因此投奔鄭成功並成為明鄭名將。

南路道同安县 编辑

民国元年(1912年),廢府、州、厅,同安县属南路道[8]

廈門道同安县 编辑

民国3年(1914年),南路道改名廈門道[8]。同年,金门厦门两地,自同安县析出,设思明县。民国4年(1915年)金门由思明县析出独立设县,管辖小金门大嶝、小嶝及周边岛屿,是为金门县[9]

福建省同安县 编辑

民国14年(1925年),废道,各县直接隶属福建省[8]

泉海省同安县 编辑

民国22年12月11日,福建省划分为4个省[10],同安县属泉海省。

兴泉省同安县 编辑

民国22年12月13日,泉海省改称兴泉省[8][10]

行政督察区同安县 编辑

民国23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同安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24年1月,改隶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8]。民国32年(1943年),专署改驻永春。民国35年9月,专署改驻晋江[11]

1949年9月19日,接管同安县城,同安县及原属金门的大嶝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并改隶第五行政区(第五专区)。中华民国政府持续管辖金门县除大嶝乡外剩余的大部分地区。

泉州专区同安县 编辑

1950年3月,第五专区改称泉州专区[8]

晋江专区同安县 编辑

1950年9月,泉州专区改称晋江专区。1951年1月,由晋江县析置县级泉州市[11]。1953年11月,析出集美乡归厦门市设立集美镇。1957年3月,灌口区的金山、锦宅两乡划入龙溪县。1957年4月18日,灌口区划入厦门市[9]

厦门市同安县 编辑

1958年,改隶厦门市[8]

晋江专区同安县 编辑

1970年8月,再划入晋江专区[8]。1971年3月,南安县大嶝、小嶝、角屿以及莲河、霞浯等地划归同安县[9]

晋江地区同安县 编辑

1971年7月,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1]

厦门市同安县 编辑

1973年,再划入厦門市[8]

厦门市同安区 编辑

1997年5月,废同安县,改为厦门市同安区。2003年9月,同安区的马巷镇、新店镇、新圩镇等组成翔安区,是以昔日同安县翔风里民安里为核心而成的区[6]

行政区划 编辑

宋朝时,同安县有三乡、三十里,后整合为三乡、十一里,元朝依此改为四十四都,洪武元年(1368年)增置「在坊里」而都不变。洪武二十年(1387年)徙大嶝、小嶝二都人民于內地散居。永乐元年(1403年)併为三十五都。成化六年(1470年)恢复大嶝、小嶝二都人民为三十七都[12],直到乾隆四年(1775年)析置马巷厅为止,同安县的都里皆沿此置。

清朝初年同安县三乡十二里三十七都[13]
东界

西界
辖下各村现今分布地区
(2乡12镇35街道)
东界綏德乡翔风里二十都金门县金门县烈屿乡
十九都金门县金城镇金宁乡
十八都金门县金宁乡金湖镇金沙镇
十七都金门县金沙镇
十六都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
十五都翔安区大嶝街道
十四都翔安区新店街道金海街道
十三都翔安区凤翔街道新店街道
十二都翔安区民安街道凤翔街道新店街道
民安里十一都翔安区马巷街道民安街道新店街道
十都翔安区内厝镇香山街道
九都翔安区马巷街道内厝镇
八都翔安区马巷街道内厝镇
同禾里七都翔安区新圩镇
六都翔安区新圩镇
同安区五显镇
五都翔安区新圩镇民安街道
同安区洪塘镇
四都同安区大同街道五显镇洪塘镇
永丰乡长兴里一二三都翔安区新圩镇
同安区五显镇
在坊里同安区大同街道祥和街道祥平街道
西界从顺里一二都同安区新民街道祥和街道祥平街道
三都同安区西柯街道新民街道祥和街道
四五都同安区美林街道新美街道
感化里六七八都同安区汀溪镇莲花镇祥平街道
归德里九十都同安区莲花镇新民街道新美街道祥平街道
明盛乡仁德里十一都同安区西柯街道
集美区后溪镇侨英街道集美街道
十二都集美区后溪镇侨英街道
十三都集美区后溪镇
安仁里十四都集美区杏林街道杏滨街道
十五都集美区灌口镇杏滨街道
海沧区东孚街道
十六都集美区灌口镇杏滨街道
积善里十七都海沧区东孚街道
十八都海沧区东孚街道新阳街道
十九都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
二十都龙海区角美镇
綏德乡嘉禾里二十一都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山街道
思明区中华街道鹭江街道开元街道莲前街道
二十二都湖里区江头街道禾山街道
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厦港街道滨海街道莲前街道
二十三都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山街道
思明区开元街道梧村街道筼筜街道嘉莲街道
二十四都湖里区湖里街道殿前街道禾山街道

職官 编辑

清朝 编辑

同安縣知縣[14][15]
姓名籍貫出身上任時間备注
張效齡遼東復州衛貢生顺治三年
謝觀江南江寧府上元縣顺治六年第三甲進士顺治七年
陳發直隸順天府大興縣顺治八年
于元琪江南鎮江府金壇縣拔貢顺治十年
梅應魁浙江嘉興府海鹽縣顺治十二年
王予望陝西鞏昌府鞏昌衛拔貢顺治十五年
卞世珍遼陽貢生顺治十七年
劉夢確江西南昌府南昌縣舉人康熙二年
鄧麟采遼東蔭生康熙八年
秦恪直隸廣平府曲周縣康熙九年第三甲進士康熙十八年
康玉湖北安陸府潛江縣監生康熙十九年
馮俞昌湖北武昌府興國州歲貢康熙二十年
楊芳聲直隸宣化府萬全左衛歲貢康熙二十二年
徐名覲江南江寧府監生康熙二十四年
李時熙直隸保定府束鹿縣貢生康熙三十五年
路松年山東兗州府東平州汶上縣貢生康熙四十二年
蔣沛貴州貴陽府貴築縣舉人康熙四十四年
陳國柱湖北漢陽府漢陽縣貢生康熙四十六年
和氏璽直隸廣平府永年縣康熙三十年第三甲進士康熙四十九年
朱奇珍湖南長沙府長沙縣舉人康熙五十一年
王世臣 鑲藍旗漢軍監生康熙五十二年
劉興元直隸保定府蠡縣康熙四十二年第三甲進士康熙五十五年
周世培直隸正定府冀州康熙五十二年第三甲進士雍正元年
李蘭 正白旗漢軍舉人雍正三年
程運青江南松江府華亭縣舉人雍正五年
吳永權浙江嘉興府石門縣舉人雍正五年
史正治山西汾州府孝義縣監生雍正七年
蔣廷重貴州貴陽府貴築縣舉人雍正七年
唐孝本江南常州府武進縣舉人雍正九年
胡格湖北武昌府江夏縣舉人雍正十一年
曹鑾廣西桂林府全州雍正五年第三甲進士雍正十三年
唐孝本雍正十三年再任
王植山東青州府諸城縣雍正五年第三甲進士乾隆三年
周岱 鑲紅旗漢軍監生乾隆五年
李芬 正藍旗漢軍[註 1]舉人乾隆六年
梁須楩 正白旗漢軍監生、筆帖式乾隆九年
張荃雲南昆明府雍正八年第三甲進士乾隆九年
周世紀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乾隆四年第二甲進士乾隆十二年
吳翼祖湖南長沙府湘陰縣拔貢乾隆十三年
白永清 正藍旗漢軍監生乾隆十四年
張元芝江南和州含山縣生員乾隆十五年
明新 正黃旗滿洲舉人乾隆十六年
夏瑚浙江杭州府仁和縣監生乾隆十七年
熊定猷江西瑞州府高安縣拔貢乾隆十七年
明新乾隆十七年再任
干從濂江西南康府星子縣乾隆十三年第三甲進士乾隆二十三年
鄒召南湖北漢陽府漢陽縣乾隆二年第三甲進士乾隆二十四年
李逢年廣東嘉應州舉人乾隆二十八年
徐熊占江蘇常州府陽湖縣監生乾隆二十九年
吳鏞浙江杭州府錢塘縣舉人乾隆二十九年
陳澐浙江嘉興府石門縣監生乾隆三十一年
沈德馨安徽太平府蕪湖縣舉人乾隆三十一年
王思賢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乾隆三十一年
吳鏞乾隆三十二年再任
鄭俊業山東濟寧州乾隆年間
黎大畹湖南長沙府寧鄉縣舉人乾隆三十四年
吳鏞乾隆三十四年三任
鄔維肅優貢乾隆三十四年
蔣元樞江蘇蘇州府常熟縣舉人乾隆三十七年
侯大成陝西興安州舉人乾隆三十七年
鄔維肅乾隆三十八年再任
馬淮山東武定府商河縣舉人乾隆三十九年
鄔維肅乾隆四十年三任
任震遠江蘇常州府宜興縣乾隆二十六年第三甲進士乾隆四十一年
冷震金江蘇江寧府上元縣舉人乾隆四十二年
任震遠乾隆四十二年再任
王裕煇廣西桂林府臨桂縣舉人乾隆四十四年
張奕江西臨江府清江縣監生乾隆四十五年
劉嘉會 正黃旗漢軍貢生乾隆四十五年
劉彤山東萊州府掖縣拔貢乾隆四十七年
李廷彩湖北荊州府江陵縣貢生乾隆四十八年
劉嘉會乾隆四十八年再任
劉詩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乾隆四十三年第三甲進士乾隆四十八年
方維憲直隸順天府大興縣貢生乾隆四十九年
王兆和陝西西安府三原縣舉人乾隆四十九年
黃嘉訓江西南昌府新建縣舉人乾隆五十年
單瑞龍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乾隆三十七年第二甲進士乾隆五十一年
恩古達 正藍旗蒙古乾隆五十三年
邵四柟浙江紹興府餘姚縣舉人乾隆五十三年
仇賦萍山西平陽府曲沃縣舉人乾隆五十三年
何茹連浙江衢州府江山縣拔貢乾隆五十四年
張學溥直隸保定府清苑縣吏員乾隆五十五年
楊賡鐸直隸順天府固安縣監生乾隆五十五年
蔣齊耀江蘇常州府陽湖縣監生乾隆五十七年
史恒岱江蘇鎮江府溧陽縣監生乾隆五十七年
李印川河南開封府鄭州監生乾隆五十八年
屠珂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乾隆四十年第二甲進士乾隆五十八年
張曾漢安徽監生乾隆五十八年
史恒岱乾隆五十八年再任
程嘉襸安徽徽州府績溪縣監生乾隆五十九年
宋樹垣直隸順天府宛平縣監生乾隆六十年
郭遇江蘇通州如皋縣監生乾隆六十年
延青雲山西澤州府陽城縣貢生乾隆六十年
袁廷鰲江西袁州府萬載縣舉人[註 2]嘉慶元年
劉永公 正黃旗漢軍舉人嘉慶元年
方應恆湖南岳州府巴陵縣監生嘉慶二年
吳堂江蘇常州府武進縣舉人嘉慶二年
張灝浙江嘉興府嘉興縣舉人嘉慶四年
李菶湖北德安府雲夢縣舉人嘉慶五年
孫樹南河南許州乾隆四十年第三甲進士嘉慶十二年
石鼎安徽安慶府宿松縣嘉慶四年第三甲進士嘉慶十二年
高耀曾 鑲黃旗漢軍監生嘉慶十八年
何蘭汀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嘉庆七年第二甲進士嘉慶十九年
阮貽昆江西南昌府新建縣嘉慶十六年第三甲進士嘉慶二十年
林啟泰浙江紹興府上虞縣監生嘉慶二十二年
李振青貴州興義府監生嘉慶二十五年
許原清江蘇松江府華亭縣監生道光三年
顧潾浙江嘉興府桐鄉縣監生道光七年
丁文燾直隸順天府大興縣監生道光八年
熊飛江蘇江寧府江寧縣監生道光十二年
褚登江蘇常州府靖江縣道光三年第二甲進士道光十七年
盛朝輔貴州思南府道光十二年第三甲進士道光二十一年
楊承澤貴州銅仁府廩貢道光二十四年
張用糦安徽安慶府桐城縣副貢道光二十六年[註 3]
王增錞河南歸德府永城縣監生道光年間[註 4]
沈功枚浙江湖州府歸安縣監生道光年間
白冠玉湖南岳州府華容縣廩生同治四年
潘文鳳安徽寧國府涇縣附貢同治年間
劉敦華山西太原府文水縣舉人光緒年間
八十四 鑲紅旗蒙古光緒年間
張元鼎浙江杭州府仁和縣監生光緒年間
朱承烈浙江紹興府會稽縣光緒六年第三甲進士光緒年間
章國均湖南辰州府沅陵縣監生光緒年間
王金城江蘇揚州府高郵州監生光緒年間
李澤春直隸天津府拔貢光緒年間
寇宗華貴州貴陽府修文縣舉人光緒年間
王擴中浙江嘉興府舉人光緒年間
楊文榮貴州光緒年間
鈕承藩浙江湖州府烏程縣附貢光緒年間
寧雲漢宣統元年
陳文緯甘肅蘭州府皋蘭縣監生宣統三年

注釋 编辑

  1. ^ 《永春縣志》載為正白旗
  2. ^ 《晉江縣志》载為“廩貢”。
  3. ^ 《重纂福建通志》僅收錄至張用糦,後續知縣見於《同安縣志》。
  4. ^ 《同安縣志》所收錄道光末年王增錞以後至宣統年間知縣大多只存姓名,缺乏籍貫、出身及任年。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廈英大辭典》第475頁左半首字「同 tâng」字目之尾段: tâng-oaⁿ, the Hien city or district of Tung-an or Tung-ngan, in which district Amoy stands. 同安:同安縣城或同安縣,廈門所處之地、第238頁左半首字:「縣」koāiⁿ(漳 koān;泉 kṺiⁿ)杜嘉德 Douglas(1873, 1899:)
  2. ^ 「縣」:臺北、金門之偏泉腔 kuāin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3. ^ 顏立水:同安沿革及其疆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金門縣政府屬下之金門日報
  4. ^ 同安县积善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網易:角美的前世今生
  5. ^ 縣治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金門縣政府
  6. ^ 6.0 6.1 6.2 6.3 6.4 6.5 郭哲銘. 《浯鄉小事典》. 出版商所在地: 金門縣文化局. 2006-12-01: 15、18頁. ISBN 978-986-00-6631-9. 
  7. ^ 〈南安掌故二则〉,《南安文史资料》,2016,林和胜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同安县志》,2000,中华書局
  9. ^ 9.0 9.1 9.2 〈同安沿革及其疆域〉,《金门日报》,2007,颜立水
  10. ^ 10.0 10.1 《晋江市志》,1994,三联书店
  11. ^ 11.0 11.1 11.2 《鲤城区志》,199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 ^ 《康熙同安县志》,2014,凤凰出版社
  13. ^ 《同安县地名志》,同安县地名志编辑委员会
  14. ^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一十,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15. ^ 《同安縣志》,卷之十三,民國十七年(1928年),林學增、吳錫璜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