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立陶宛

立陶宛

Flag of Lithuania
Flag of Lithuania
Coat of Arms of Lithuania
Coat of Arms of Lithuania
Location on the EU map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 英語:Lithuania),通稱立陶宛Lietuva; [ˈlʲɛtʲʊvaː]),位於歐洲東北部,是北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維爾紐斯,另外還有考那斯克萊佩達等城市。立陶宛全國人口約280萬,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北接拉脫維亞、東南接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接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波羅的海東南岸自古為許多支波羅的人部落居住地,1230年代明道加斯漸吞併其他公爵、王公的領土,統一了立陶宛全境並皈依天主教,於1253年接受教宗諾森四世加冕,建立立陶宛王國,1263年明道加斯被刺殺後立陶宛恢復成多神信仰的立陶宛大公國,14世紀時為歐洲最大的國家,領土範圍包括今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 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確立盧布林聯合,共組波蘭-立陶宛聯邦,18世紀晚期波蘭被列強瓜分,聯邦瓦解,立陶宛土地大部分被俄羅斯帝國併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立陶宛共和國在1918年2月16日簽署立陶宛獨立法案宣布獨立,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先後被蘇聯納粹德國佔領,1944年德國敗退後再次被蘇聯佔領英语Soviet occupation of the Baltic states (1944),立陶宛民眾以游擊隊對抗蘇聯,一直持續至1950年代。 1989年,立陶宛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民眾進行了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示威活動,以抗議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佔領。 1990年3月11日(蘇聯解體前一年),立陶宛通過復國法案,成為第一個自蘇聯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立陶宛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欧洲委员会聯合國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約歐元區等國際機構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於高收入經濟體並為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


特色條目

波羅的海之路(英語:Baltic Way愛沙尼亞語Balti kett拉脫維亞語'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語Baltijos kelias;俄語:Балтийский путь),又稱自由之鏈波羅的海之鏈,是發生於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大規模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75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在1939年8月23日蘇聯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活動起源於1980年代在西方城市舉行的“國際黑絲帶日”抗議活動。它標誌著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成立50週年。

此事件場景震撼、牽動情緒,在國內外均大收宣傳之效。這次活動為波羅的海激進主義者提供了將波羅的海獨立問題定位為不止是政治問題,而且是道德問題的機會。蘇聯當局以激烈的口吻回應,但沒有採取任何建設性的行動修補三國與蘇聯其他地區間日益擴大的鴻溝。示威後7個月,立陶宛成為首個宣告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9月6日,蘇聯政府正式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獨立。東歐劇變之後,8月23日成為波羅的海三國、歐盟和其他國家的紀念日,稱為「黑絲帶日」或「歐洲史達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


精選傳記

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Tadas Ivanauskas,1882年-1970年)是立陶宛的一位動物學家,為立陶宛大學(今維陶塔斯·馬格努斯大學)的建立者之一,立陶宛科學院院士,並建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動物學博物館、考那斯動物園(今立陶宛動物園)、考那斯植物園(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植物園英语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 Botanical Garden)、文特角英语Ventė Cape鳥類繫放站與祖文塔斯保護區等自然科學機構。

伊瓦納斯卡斯出生於維爾納省利德斯基縣英语Lidsky Uyezd(今屬白俄羅斯),靠近立陶宛、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處,其父萊奧尼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立陶宛语Leonardas Ivanauskas是講波蘭語的立陶宛人,且為業餘的博物學愛好者。1903年伊瓦納斯卡斯於聖彼得堡皇家大學英语Saint Petersburg Imperial University(今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修習自然科學,此時期從來自立陶宛的同學處習得立陶宛語。1918年與妻子霍諾拉塔回到立陶宛開設了一間學校,後擔任立陶宛農業部的顧問,參與創立立陶宛大學,1929年成為動物學系的系主任。1940年至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曾短暫任教於維爾紐斯大學,1945年至1950年任立陶宛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所長,1946年至1956年再度到維爾紐斯大學擔任動物學系系主任,1954年至1970年於考那斯醫學院(今立陶宛醫學院英语Lithuania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擔任教授。

1941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選為立陶宛科學院院士,1946年,伊瓦納斯卡斯獲頒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982年,立陶宛科學院設立了塔達斯·伊瓦納斯卡斯獎以紀念他的貢獻。

分類


精選圖片

立陶宛北部城市帕內韋日斯景色,攝於2006年。

Photo credit: Cajetonas

你知道嗎?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專題

WikiProjects
立陶宛專題

此專題是旨在協調立陶宛相關條目的翻譯與撰寫,和相關的討論。

有關主題

什麼是維基專題?

主題

維基媒體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刷新服务器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