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關站 (東京都)

位於日本東京都的地下鐵車站

霞關站(日语:霞ケ関駅かすみがせきえき Kasumigaseki eki */?)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霞關二丁目,是東京地下鐵鐵路車站

霞關站
霞關站A3a出口(2010年5月)
霞關站A3a出口(2010年5月)
日语名称
霞ケ関 – かすみがせき – Kasumigaseki
车站概览
位置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霞關二丁目1番2號
地理坐标35°40′26.00″N 139°45′3.82″E / 35.6738889°N 139.7510611°E / 35.6738889; 139.7510611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車站
站台2面2線(丸之內線)
各1面2線(日比谷線、千代田線)
其他信息
电报码カス
历史
启用日期1958年(昭和33年)10月15日
上下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150,628人次
2017年
邻近车站
上一站東京地下鐵下一站
國會議事堂前
M 14
0.7km
丸之內線
M15
距離池袋10.8km
銀座
M 16
1.0km
虎之門Hills
H 06
0.8km
日比谷線
H07
距離北千住13.3km
日比谷
H 08
1.2km
國會議事堂前
C 07
0.8km
千代田線
C08
距離綾瀨14.7km
日比谷
C 09
0.8km

停站路線

编辑

此站有丸之內線日比谷線千代田線等3條路線停靠,是轉乘站。丸之內線的車站編號M 15、日比谷線是H 07、千代田線是C 08

历史

编辑
  • 1958年(昭和33年)10月15日:營團地下鐵丸之內線西銀座(現、銀座)至霞關間開業。
  • 1964年(昭和39年)3月25日: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霞關至惠比壽間開業。
  • 1971年(昭和46年)3月20日: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大手町至霞關間開業。
  • 1980年(昭和55年):車站啟用空調。
  • 1993年(平成5年)11月4日:引入繼續定期券售票機[1][2]
  • 1995年(平成7年)3月20日:發生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數日間停止營業。日比谷線暫停營運,丸之內線和千代田線至最後一班列車全數通過此站不停靠。
  • 2004年(平成16年)4月1日:營團地下鐵民營化。丸之內線、日比谷線、千代田線由東京地下鐵繼承。
  • 2008年(平成20年)3月15日:小田急浪漫特快開始直通千代田線。
  • 2016年(平成28年)8月5日:引入新型目的地導覽顯示器[3]

車站構造

编辑

全體形成「」字構造:「」字上方的橫棒為千代田線月台,下方的橫棒為丸之內線月台,直棒為日比谷線月台。丸之內線是島式、對向式月台組合(與日本橋站銀座線月台設計相同,先建成島式月台,後增建側式月台)成的2面2線地下車站。改札在地下1樓、月台在地下2樓。丸之內線開業之時為島式1面2線,1973年改成現在的形式。

日比谷線為島式月台1面2線地下車站。改札在地下1樓、月台在地下3樓。中目黑方向有拖上線。

千代田線為島式月台1面2線的地下車站。改札在地下2樓、月台在地下1樓。但月台不設向上樓梯故不能直接往地上走。根據千代田線的工程日誌,本站部分區域是原大日本帝國海軍防空洞,受工程影響,約一半面積的防空洞需要拆毀。拖上線晚上會停放1輛列車。

丸之內線與千代田線的轉乘必須經過日比谷線月台。

早上及傍晚繁忙時間時,部分日比谷線(自北千住開出)和千代田線(自綾瀨開出)的班次以本站為終點站。這些列車抵達本站後,會暫時停在留置線,然後服務自本站開出的日比谷線(往北千住)和千代田線(往綾瀨)的班次。傍晚繁忙時間時,部分乘客會等候自本站開出的班次以確保座位。此外,部分乘坐以北千住或綾瀨途中車站為終點站班次的乘客會在本站下車,換乘自本站開出直通其他路線(日比谷線直通伊勢崎線,千代田線直通常磐緩行線)。

千代田線國會議事堂前側有連結有樂町線櫻田門站的連絡線(單線)。主要是回送列車使用,也有營業列車「千代田ワープ号」等臨時列車行駛的實例。2008年(平成20年)5月3日起,小田急電鐵浪漫特快「Bay Resort」在本站以倒退方式進入連絡線,不停靠本站。而「Metro相模」、「Metro箱根」、「Metro Homeway」皆停靠本站。

本站為站務管區所在站,管理霞關站務管區的霞關地域、六本木地域、溜池山王地域[4]

月台配置

编辑
月台路線目的地
丸之內線月台(地下2樓)
1 丸之內線新宿中野坂上荻窪方向
2銀座大手町池袋方向
日比谷線月台(地下3樓)
3 日比谷線六本木惠比壽中目黑方向
4銀座北千住南栗橋方向
千代田線月台(地下1樓)
5 千代田線表參道代代木上原伊勢原方向
6綾瀨我孫子取手方向

(來源:東京地下鐵:構內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比谷線北千住方向發車的列車與千代田線綾瀨方向發車的列車在平日早晨尖峰時刻有部分班次以本站為終點站,並使用拖上線回送。另外,尖峰時刻有往日比谷線北千住方向與千代田線綾瀨方向的始發列車。
    • 日比谷線平日早晨10班,晚間合計3班。周六日早晨1班。
    • 千代田線平日早晨13班,晚間合計5班。周六日早晨1班。

剪票口

编辑
  • A1 - A7(丸之內線、日比谷線)
  • A8 - A10(日比谷線)
  • A11 - A13(千代田線)
  • B1 - B3(丸之內線)
  • C1 - C4(千代田線)

付費區內因各線月台互通,因此可利用其他路線出入口。

利用狀況

编辑
  • 東京地下鐵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50,628人[使用人數 1]
    東京地下鐵全部130個車站當中次於新宿三丁目站名列第19位。
    • 東京地下鐵包含轉乘人次在內,2017年度各路線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上下車人次資料 1]
      • 丸之內線 - 131,733人 - 同線內次於池袋站、新宿站、東京站、赤坂見附站、大手町站、新宿三丁目站、銀座站位居第8位。
      • 日比谷線 - 139,900人 - 同線內次於北千住站、中目黑站、茅場町站、銀座站名列第5位。
      • 千代田線 - 103,977人 - 同線內次於綾瀨站、北千住站、代代木上原站、大手町站、表參道站、西日暮里站、日比谷站、明治神宮前站排名第8位。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

编辑

近年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變化如下表。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上下車人次資料 1]
年度東京地下鐵
1日平均
上下車人次
增長率
1999年(平成11年)127,349
2000年(平成12年)125,311−1.6%
2001年(平成13年)125,6790.3%
2002年(平成14年)121,483−3.3%
2003年(平成15年)121,078−0.3%
2004年(平成16年)118,254−2.3%
2005年(平成17年)120,1951.6%
2006年(平成18年)123,0652.4%
2007年(平成19年)130,7486.2%
2008年(平成20年)130,020−0.6%
2009年(平成21年)130,0450.0%
2010年(平成22年)129,036−0.8%
2011年(平成23年)128,226−0.6%
2012年(平成24年)135,0355.3%
2013年(平成25年)140,2413.9%
2014年(平成26年)141,3750.8%
2015年(平成27年)146,1623.4%
2016年(平成28年)148,9441.9%
2017年(平成29年)150,6281.1%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1958年-2000年)

编辑

近年1日平均上車人次變化如下表。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
年度丸之內線日比谷線千代田線來源
1958年(昭和33年)[備註 1] 1,646未開業未開業[東京都統計 1]
1959年(昭和34年)20,745[東京都統計 2]
1960年(昭和35年)22,379[東京都統計 3]
1961年(昭和36年)25,122[東京都統計 4]
1962年(昭和37年)28,663[東京都統計 5]
1963年(昭和38年)31,981[備註 2] 3,009[東京都統計 6]
1964年(昭和39年)32,5355,368[東京都統計 7]
1965年(昭和40年)32,82510,539[東京都統計 8]
1966年(昭和41年)31,9589,630[東京都統計 9]
1967年(昭和42年)36,7559,914[東京都統計 10]
1968年(昭和43年)58,99237,742[東京都統計 11]
1969年(昭和44年)61,28740,221[東京都統計 12]
1970年(昭和45年)62,98640,811[備註 3] 13,000[東京都統計 13]
1971年(昭和46年)64,46747,46720,265[東京都統計 14]
1972年(昭和47年)62,43649,97527,984[東京都統計 15]
1973年(昭和48年)56,58150,13732,748[東京都統計 16]
1974年(昭和49年)50,918[東京都統計 17]
1975年(昭和50年)56,016[東京都統計 18]
1976年(昭和51年)22,26813,26619,216[東京都統計 19]
1977年(昭和52年)22,08213,06319,608[東京都統計 20]
1978年(昭和53年)20,72611,93221,112[東京都統計 21]
1979年(昭和54年)20,76511,83121,995[東京都統計 22]
1980年(昭和55年)21,88812,37323,129[東京都統計 23]
1981年(昭和56年)23,79513,41124,277[東京都統計 24]
1982年(昭和57年)24,77814,64923,932[東京都統計 25]
1983年(昭和58年)24,76513,81425,787[東京都統計 26]
1984年(昭和59年)25,94814,21426,405[東京都統計 27]
1985年(昭和60年)25,91814,55126,603[東京都統計 28]
1986年(昭和61年)26,51215,15326,967[東京都統計 29]
1987年(昭和62年)26,50015,27927,235[東京都統計 30]
1988年(昭和63年)27,21915,55127,501[東京都統計 31]
1989年(平成元年)26,97515,69327,510[東京都統計 32]
1990年(平成02年)26,83315,65827,301[東京都統計 33]
1991年(平成03年)27,16715,74926,186[東京都統計 34]
1992年(平成04年)26,99515,97525,581[東京都統計 35]
1993年(平成05年)27,48815,63324,723[東京都統計 36]
1994年(平成06年)27,68515,75123,808[東京都統計 37]
1995年(平成07年)28,30315,65023,055[東京都統計 38]
1996年(平成08年)28,52915,55622,458[東京都統計 39]
1997年(平成09年)27,74215,53722,597[東京都統計 40]
1998年(平成10年)27,84115,85222,562[東京都統計 41]
1999年(平成11年)27,65315,19122,287[東京都統計 42]
2000年(平成12年)27,46814,76420,699[東京都統計 43]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2001年以後)

编辑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上下車人次資料 2]
年度丸之內線日比谷線千代田線來源
2001年(平成13年)27,31014,29920,871[東京都統計 44]
2002年(平成14年)26,71813,72920,162[東京都統計 45]
2003年(平成15年)26,85213,84719,694[東京都統計 46]
2004年(平成16年)26,42514,34219,460[東京都統計 47]
2005年(平成17年)26,58414,33219,581[東京都統計 48]
2006年(平成18年)27,27114,62520,252[東京都統計 49]
2007年(平成19年)28,30915,20522,238[東京都統計 50]
2008年(平成20年)27,67115,13422,710[東京都統計 51]
2009年(平成21年)27,67915,10422,688[東京都統計 52]
2010年(平成22年)27,69514,96922,383[東京都統計 53]
2011年(平成23年)27,75814,66322,391[東京都統計 54]
2012年(平成24年)28,97215,16123,655[東京都統計 55]
2013年(平成25年)30,30415,70424,449[東京都統計 56]
2014年(平成26年)30,70615,63224,723[東京都統計 57]
2015年(平成27年)31,91015,89325,713[東京都統計 58]
2016年(平成28年)32,51516,11226,340[東京都統計 59]
備註
  1. ^ 1958年10月15日開業。開業日起至1959年3月31日為止共計168日的統計資料。
  2. ^ 1964年3月25日開業。開業日至1964年3月31日為止共計215日的統計資料。
  3. ^ 1971年3月20日開業。開業日至1971年3月31日為止共計12日的統計資料。

車站周邊

编辑

日本政府相關設施眾多。

巴士

编辑

最近的巴士站為「霞關」與「經濟産業省」巴士站。

霞關

經濟産業省(JR巴士站名霞關

其他

编辑
  • 霞關為政府中樞,因此本站成為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的目標。因當時有車站人員在事件中死亡,1996年(平成8年)起每年3月20日早上8點於本站進行默哀
  • 本站至日比谷站分為日比谷線與千代田線兩種路線。包含本站至日比谷站間的定期乘車券可選擇這兩條路線搭乘。
  • 本站至國會議事堂前站分為丸之內線與千代田線兩種路線。包含本站至國會議事堂前站間的定期乘車券可選擇這兩條路線搭乘。
  • 当本站至銀座站分為丸之內線與日比谷線兩種路線。包含本站至銀座站(經日比谷線)間的定期乘車券可選擇搭乘丸之內線。但是丸之內線的定期乗車券不能搭乘日比谷線。
  • 埼玉縣川越市有同名的霞關站(但原文的「ヶ」為小字)。

相鄰車站

编辑
東京地下鐵
丸之內線
國會議事堂前(M 14)-霞關(M 15)銀座(M 16)
日比谷線
虎之門Hills(H 06)-霞關(H 07)日比谷(H 08)
千代田線
浪漫特快以外列車類別(千代田線內各站停車)
國會議事堂(C 07)-霞關(C 08)日比谷(C 09)

參考資料

编辑
  1. ^ '94営団地下鉄ハンドブック
  2. ^ 上野站銀座站新橋站秋葉原站御茶之水站葛西站同時導入。加上隔年1994年導入的後樂園站,是營團少數設置繼續定期券售票機的車站。
  3. ^ 東京メトロ全路線に新型行先案内表示器を導入!. 東京地下鉄. 2016-08-03 [2017-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9). 
  4. ^ 鉄道ピクトリアル2016年12月臨時増刊号 【特集】東京地下鉄 p.17

來源

编辑
地下撇1日平均使用人數
地下鐵統計資料
  1. ^ 1.0 1.1 各種報告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関東交通広告協議会
  2. ^ 行政基礎資料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千代田区
東京都統計年鑑
  1. ^ 昭和33年PDF - 16ページ
  2. ^ 昭和34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昭和35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 昭和36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5. ^ 昭和37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6. ^ 昭和38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7. ^ 昭和39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8. ^ 昭和40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 ^ 昭和41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 ^ 昭和42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 昭和43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 昭和44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3. ^ 昭和45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4. ^ 昭和46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15. ^ 昭和47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16. ^ 昭和48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17. ^ 昭和49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8. ^ 昭和50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19. ^ 昭和51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20. ^ 昭和52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1. ^ 昭和53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22. ^ 昭和54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3. ^ 昭和55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4. ^ 昭和56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5. ^ 昭和57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26. ^ 昭和58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27. ^ 昭和59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28. ^ 昭和60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9. ^ 昭和61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0. ^ 昭和62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31. ^ 昭和63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2. ^ 平成元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3. ^ 平成2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4. ^ 平成3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5. ^ 平成4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5). 
  36. ^ 平成5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37. ^ 平成6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38. ^ 平成7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39. ^ 平成8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40. ^ 平成9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1. ^ 平成10年PDF
  42. ^ 平成11年PDF
  43. ^ 平成12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4. ^ 平成13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5. ^ 平成14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46. ^ 平成15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47. ^ 平成16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48. ^ 平成17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49. ^ 平成18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50. ^ 平成19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51. ^ 平成20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52. ^ 平成21年.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53. ^ 平成22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54. ^ 平成23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55. ^ 平成24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56. ^ 平成25年[失效連結]
  57. ^ 平成26年.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58. ^ 平成27年.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59. ^ 平成28年. [2019-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