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一種抑制或殺死細菌的藥物

抗生素(英語:antibiotic)又名抗菌素,是微生物(例如: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其主要用途是抑制其它种类微生物的生长(抑菌作用)或将它们杀死(杀菌作用),在定義上是一較廣的概念,包括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以及對付其他微小病原之抗生素;但臨床實務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細菌抗生素。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1]

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用於抗生素测试

用途 编辑

抗生素機理

歷史 编辑

人类所认识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黴素,是由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于1928年偶然發現的。他從被黴菌汙染的葡萄球菌培養皿中,觀察到黴菌附近的細菌都無法生長,推測黴菌中可能有殺菌的物質。1929年,弗萊明將這個發現發表在《英國實驗病理學期刊》,但沒有得到重視。直到1939年,牛津大學的佛羅雷(Howard Florey)和錢恩(Ernst Chain)想開發能醫療細菌感染的藥物,才在聯絡弗萊明取得菌株後,成功提煉出青霉素。弗萊明、佛羅雷與錢恩因此於194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2][3]

人类合成的第一种抗生素是磺胺,1932~1933年间德国病理与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馬克发现其具有体内抗菌活性,他因此获得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与製造方法 编辑

治癒肺結核吡嗪醯胺化學式

抗生素的主要製造方法為发酵,也可以通過化學合成半合成的方法製造。先採用適當的菌種,經輻射處理,選擇最具潛力的變異菌株,將其從試管轉移到燒瓶再到發酵槽,在溫度與通風控制的環境中培育,然後從培養基中分離、純化、析離成抗生素的結晶。經研判化學結構、藥理實驗與臨床試驗後,才告完成。

分类 编辑

作为抗菌剂使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青黴素
      •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 半合成青霉素
        • 耐酸青霉素类
        • 耐酶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类
        •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类
        • 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头霉素
      • 氧头孢烯类
      • 碳青霉烯类
      • 单环β-内酰胺类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
    •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奎红霉素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
  • 四环素类抗生素
    • 天然:四环素、土霉素
    • 半合成: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氯霉素(全合成抗生素):毒性反应严重,只用于滴眼液
  • 其他类抗生素:
    •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 多肽类抗生素:
      • 万古霉素
      • 多粘菌素类
  • 人工合成抗菌药:在不严格的情况下,有时候也把这两类抗菌剂并称为“抗生素”。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第一代:萘啶酸
      • 第二代:吡哌酸
      • 第三代:含氟的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第四代: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加雷沙星
    • 磺胺类药
    • 甲氧苄啶(黄安增效剂)
    • 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
抗生素[4]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廠牌名稱应用副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阿米卡星amikacinAmikin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
  • 听力损害
  • 眩晕
  • 肾毒性
庆大霉素GentamycinGaramycin
卡那霉素KanamycinKantrex
新霉素Neomycin
奈替米星NetilmicinNetromycin
链霉素Streptomycin
妥布霉素TobramycinNebcin
巴龙霉素ParomomycinHumatin
安莎霉素类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用於抗腫瘤,處於實驗階段
除莠霉素Herbimycin
碳头孢烯
氯碳头孢LoracarbefLorabid
碳青霉烯
厄他培南Ertapenem
亚胺培南Imipenem/CilastatinPrimaxin
美罗培南Meropenem
第一代頭孢菌素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Duricef
头孢唑啉CefazolinAncef
頭孢氨苄CefalexinKeflex
头孢硫脒Cefathiamidine
头孢拉定Cefradine
头孢替唑钠Ceftezole Sodium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第二代頭孢菌素
头孢克洛CefaclorCeclor
  • 消化道不適及腹瀉
  • 噁心(若與酒精同服)
  • 過敏反應
頭孢孟多CefamandoleMandole
頭孢西丁CefoxitinMefoxin
头孢丙烯CefprozilCefzil
頭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Ceftin
头孢美唑Cefmetazole
头孢替安Cefotiam
头孢尼西Cedonicid
头孢孟多酯Cefamandole Nafate
第三代頭孢菌素
头孢克肟Cefixime
  • 消化道不適及腹瀉
  • 噁心(若與酒精同服)
  • 過敏反應
头孢地尼CefdinirOmnicef
头孢妥仑Cefditoren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Cefobid
头孢唑肟CefotaximeClaforan
头孢泊肟Cefpodoxime
头孢他啶CeftazidimeFortum
头孢布烯Ceftibuten
头孢唑肟Ceftizoxime
头孢曲松CeftriaxoneRocephin
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头孢地秦Cefodizime
头孢甲肟Cefmenoxime
头孢匹胺钠Cefpiramide Sodium
头孢布宗Cefbuperazone Sodium
头孢磺啶Cefsulodine Sodium
头孢唑南钠Cefuzonam Sodium
头孢替坦Cefotetan
拉氧头孢Latamoxef
氟氧头孢钠Flomoxef Sodium
头孢米诺钠Cefminox Sodium
头孢咪唑Cefpimizole
头孢他美酯Cefetamet Pivoxil
头孢泊肟酯Cefpodoxime Proxetil
头孢托仑酯Cefditoren Pivoxil
头孢特仑匹酯Cefteram Pivoxil
第四代頭孢菌素
头孢吡肟CefepimeMaxipime
  • 消化道不適及腹瀉
  • 噁心(若與酒精同服)
  • 過敏反應
头孢匹羅CefpiromeCefrom
头孢克定Cefclidin
头孢噻利Cefoselis
糖肽类抗生素
替考拉宁英语TeicoplaninTeicoplanin
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cocin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Zithromax、Sumamed、Zitrocin治疗链球菌感染、梅毒、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莱姆病
  • 噁心、嘔吐及腹瀉(大劑量使用時尤其常見)
  • 黄疸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Biaxin
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
红霉素Ery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醋竹桃霉素Troleandomycin
单内酰环类
安曲南Aztreonam
青霉素
阿莫西林AmoxicillinNovamox广谱抗菌、链球菌感染、梅毒、莱姆病
  • 胃肠道不适及腹泻
  • 严重过敏
  • 脑和肾脏毒性(很少发生)
安比西林Ampicillin
阿洛西林Azlocillin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鄰氯西林Cloxacillin
雙氯西林Dicloxacillin
氟氯西林Flucloxacillin
美洛西林Mezlocillin
乙氧萘西林Nafcillinum
青霉素(盘尼西林)Penicillin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替卡西林Ticarcillin
多肽類抗生素
杆菌肽Bacitracin眼、耳和膀胱感染(直接用于眼或肺部吸入,很少用于注射)
  • 肾脏和神经损害(注射用)
粘杆菌素Colistin
多黏菌素BpolymyxinB
四環素類抗生素
地美环素Demeclocycline梅毒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膝立克次氏体感染、莱姆病
  • 胃肠道不适
  • 畏光
  • 四环素牙
  • 妊娠期母婴潜在毒性
强力霉素doxycyclineVibramycin
米诺环素MinocyclineMinocin
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四環素TetracyclineSumycin
其他
胂凡纳明ArsphenamineSalvarsan螺旋体感染(已淘汰)
氯霉素Chloromycetin各种敏感菌(已基本不用)
氯潔霉素(克林霉素)ClinmycinCleocin革兰氏阳性菌
乙胺丁醇Ethambutol结核杆菌
磷霉素Fosfomycin革兰阴性菌
夫西地酸Fusidic acid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皮肤感染)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兽用)
异烟肼Isoniazid结核杆菌
雷奈佐利LinezolidZyvox革兰氏阳性菌的严重感染
甲硝唑MetronidazoleFlagyl各种厌氧菌感染
莫匹罗星Mupirocin革兰氏阳性球菌(外用皮肤感染)
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Macrodantin、Macrobid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
平板霉素Platensimycin革兰氏阳性菌(实验中)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结核杆菌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tinSyncercid革兰阳性菌
利福平Rifampin结核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
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淋病奈瑟菌所致尿道、宫颈和直肠感染
替利霉素TelithromycinKetek肺炎
  • 视力损害
人工合成抗菌藥[4]
喹诺酮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廠牌名稱应用副作用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roxin, Ciplox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腹泻淋病
  • 恶心(很少发生)
  • 肌腱退化(很少发生)
伊诺沙星Enoxacin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Tequin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evaquin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Avelox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氧氟沙星OfloxacinOcuflox
曲氟沙星TrovafloxacinTrovan
磺胺
磺胺米隆Mafenide尿路感染(磺胺醋酰和磺胺米隆除外)、磺胺米隆用于烧伤
  • 恶心、呕吐、 腹泻
  • 过敏皮疹
  • 尿结晶
  • 肾衰竭
  • 白细胞计数降低
  • 畏光
百浪多息Prontosil (archaic)
磺胺醋酰Sulfacetamide
磺胺甲二唑Sulfamethizole
磺胺二甲异恶唑Sulfanilimide (archaic)
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磺胺异恶唑Sulfisoxazole
甲氧苄定Trimethoprim
复方增效磺胺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Co-trimoxazole) (TMP-SMX)Bactrim

作用机理 编辑

抗生素等抗菌剂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但抗生素對微生物的作用具選擇性,依其作用,可分為廣效或是專一。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5]

  1.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2.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短杆菌肽等。
  3.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4. 阻碍细菌DNA复制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與細胞壁或細胞膜作用的兩類抗生素,是以破壞菌體完整性的方式殺死細菌,故可稱為殺菌劑(Bactericidal agent);另外兩類抗生素則是靠抑制細菌大分子合成的方式,阻斷其繁殖,故又可稱之為抑菌劑(Bacteriostatic agent)[6]

抗藥性 编辑

產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電子顯微圖

分級 编辑

種類
第一線巨環類、頭孢子菌類、胺基配糖體、青黴素類、四環素類、其他
第二線青黴素類、胺基配糖體、頭孢子菌類
第三線頭孢子菌類、恩菎類藥、青黴素類、其他
第四線頭孢子菌類、β-丙醯胺抗生素類、四環素類-胺基乙醯、其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orgun A. Uncovering effects of antibiotics on the host and microbiota using transkingdom gene networks. (PDF). Gut. 2015 [2016-02-28]. PMID 25614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30). 
  2. ^ 盧柏樑. 抗生素與抗藥性. 高醫醫訊 (高雄市: 高醫醫訊雜誌社). 2003-04-01, 22 (11)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6). 
  3. ^ 林天送. 抗生素的研究. 科學發展 (臺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8-10, (452): 72-75. ISSN 0250-1651. 
  4. ^ 4.0 4.1 Berkow, Robert. The Merck manu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Home edition. New York: Pocket Books. Sep 1999. ISBN 0-671-02727-1. 
  5. ^ 温学义. 抗生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吉林医学. 1982. 
  6. ^ 蔡嘉寅. 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的使用. 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雜誌社). 1971-1, 2 (1): 19-23. ISSN 0250-331X.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